小一生常見的數學迷思和錯誤(下)

小一數學課其實很有趣,建議家長將引導重點放在「具體操作」和「視覺思考」,過快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迷思,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澄清錯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

文/洪進益老師|澎湖縣石泉國小老師、小益的布拉格廣場部落格格主

除了上篇提到的「數數」與「比長短」之外,小一新生還有以下2種常見數學迷思:

常見迷思錯誤3:加法
加法是最基礎的數學運算,孩子最常出現的錯誤就是題目沒看仔細就作答,容易將不同的類量作加法的計算;或是在加法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

例題:1支蠟筆8元,珍珍買了2支蠟筆,共要花多少元?

1. 不同類量相加的錯誤列式
     1+8=9      (X)
     8+2=10    (X)
     1+2=3      (X)

2. 加法計算錯誤:
     8+8=13    (X)

【親子學習「加法」有妙招】
(1)針對誤將不同類量相加的問題,家長可以請孩子先說明或解釋所列出來的算式,藉此來澄清其觀念的錯誤。

(2)根據題意,和孩子一起將題目的解題圖形畫出來,如下圖,透過實際的圖案,增加對加法題目的理解。

(3)加法計算錯誤的問題,可能孩子對於基本的加減法,「合10」和「拆10」尚不熟練,可以先練習基本加減法。至於計算時,則可以利用合10的「櫻桃計算法」來進行計算,將「8+8」看成「(8+2)+6=16」,如下圖所示。


常見迷思錯誤4:減法
減法同樣是生活中最基本的數學運算,孩子常會將題目中先出現的數字當作被減數(減法算式中,比較大且列在前面的數),而列出錯誤的減法算式;或是在減法直式計算時,遇到不夠減的時候,而出現「大數減小數」,顛倒相減的情況。

1. 錯誤減法算式:
例題:小美有6元,阿花有9元,阿花比小美多幾元?
           6-9=3 (X)    

2. 錯誤直式計算:將13-5算成15-3。                       
            (X)

【親子學習「減法」有妙招】
(1)首先,還是要先帶著孩子了解題意,透過讀題了解題目在問什麼。接著從題幹中找到線索,列出算式。加強孩子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減法算式的正確記錄方式。

(2)此外,要讓孩子知道,並強調「被減數」比「減數」大的約定。

(3)當減法需要退位,發生「大數減小數」的錯誤時,像是「13-5」算成「15-3」,建議可與孩子先透過位值表和學具的具體操作,或透過符號的表徵,用具體物的操作來解決抽象的數字問題,讓孩子真正理解減法的意義。

(4)除了使用直式計算「13-5」外,我們也可以把減數「5」拆成「3+2」,算式就會變成「(13-3)-2=10-2=8」,如下圖。


提高興趣、動手操作,陪伴孩子學數學
小一新生才剛開始學習數學,因此爸爸媽媽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讓孩子喜歡數學,建議可使用一些益智數學學具、結合生活情境布題,鼓勵孩子嘗試錯誤,多鼓勵不責備,讓孩子知道其實數學是很有趣的。

再者,由於認知發展的緣故,小一新生對數學的建構能力較弱,往往必須有更多動手操作的過程,累積相關的經驗,才能夠內化數學的知識點。所以,千萬不要急得想趕快把所有的知識都灌輸到孩子身上,不妨先慢下腳步,學習等待,陪伴孩子照著他的速度來學習,有時候最好的教導就是「等待」和「陪伴」!


※ 延伸閱讀:小一生常見的數學迷思和錯誤(上)
※ 參考資料: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數學領域手冊。
※ 洪進益老師的個人臉書專頁:小益的布拉格廣場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