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溝通,幼小大不同?
更新 : 2022-04-26
面對新學年、新環境與新老師,爸媽總是非常關心孩子的適應狀況,「親師溝通」也成為重要的話題。初入幼兒園和上小學,親師溝通該注意什麼呢?
諮詢∕鄭惠文 新竹光明幼兒園園長
採訪報導∕黃美湄
又到了9月開學季,面對新學年、新環境與新老師,爸媽總是非常關心孩子的適應狀況,「親師溝通」也成為重要的話題。初入幼兒園和上小學,親師溝通該注意什麼呢?
親師溝通首先要建立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溝通二字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需要不斷揣摩和修正。本身也是家長的新竹光明幼兒園鄭惠文園長指出,親師溝通最重要的基礎是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溝通是為了瞭解孩子的狀況,幫助孩子適應得更好。當老師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或者對某些行為擔心而提出建議時,家長若能正向思考,站在共同幫助孩子的角度,就不會覺得老師是不喜歡我的孩子,所以給孩子貼標籤。
而爸媽在家詢問孩子上學狀況時,有些孩子口語能力很好,但欠缺邏輯能力,往往把時空、事件交錯串聯,或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說法,因此爸媽對於聽到的內容也要細心和孩子討論,不是急著向老師或其他家長興師問罪。以爭奪玩具、打人為例,除了引導出手的孩子誠心說對不起,更要讓孩子知道為何搶奪和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並學習下次該怎麼做。
常見的溝通誤解,要給彼此時間化解疑惑
親師之間最容易產生誤解的有兩方面,一是孩子受傷、被欺負時,家長擔心孩子被老師忽略,尤其是從別的家長口中聽聞孩子的遭遇會感到氣憤;另一個則是孩子發展較慢,老師急於提醒家長留意,但家長無法面對事實,孩子更是不可能短時間改善。
鄭惠文園長認為,親師溝通除了例行的事適合用書面之外,需要討論的狀況,如果用「寫」的,容易因措辭做出不同解讀,最好採取當面談話才能即時釐清看法。她也建議老師們,如果孩子在校發生上述家長在意的事,在孩子回家前就要先聯繫家長,告知事實或擔憂。否則等家長情緒高漲,事後解釋都會讓事件變得複雜。
國小和幼兒園的親師溝通有明顯的差別嗎?
無論是幼兒園或小學階段,親師溝通的基礎都要從信任和互相支持開始。依據信誼2019年公布的「小一新生入學準備」「小一新生學習適應」大調查,雖然入學前家長十分擔心老師的管理風格和親師溝通問題,開學後調查卻發現7成以上的家長認為親師溝通順暢,8成家長透過聯絡簿溝通、過半數會使用Line聯繫、3成會找老師面談、2成用電話。對於入學適應與親師溝通順暢度交叉分析後發現,親師溝通順暢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適應和社會適應表現,當親師溝通越順暢時,相對孩子的適應表現就越好,可見親師溝通的重要性。
鄭惠文園長總是在大班孩子畢業前提醒家長調整對小學親師溝通的期待。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可能會關注較多情緒方面的表現和各項能力發展,也會跟家長分享孩子日常的進步。國小課堂緊湊,老師對於課業和人際花的心力較多,聯絡簿上只能簡單描述。她建議,孩子到了大班年紀,就要讓他們多練習表達,家長則是要學習傾聽,才能產生良好的對話,也減少因孩子傳遞訊息時不完整,造成親師間的誤解。
親師溝通備忘錄
● 開學的準備
1. 把握家訪溝通:幼兒園的電話家訪,有助於和老師互相認識,說明孩子的喜好、習慣,幫助老師熟悉孩子,也增加彼此的信任。
2. 參加暖身日:透過暖身日,家長可導引孩子認識學校和老師。
3. 分享經驗值:國小請家長填寫的資料中有一欄給老師的話,家長可以把對孩子擔心的事描述一下,並說明日常安撫的方法,這麼做有助於老師在第一時間協助孩子。
● 建議聯絡方式
1. 以電話或e-mail較佳,不輕易用Line直接留言給老師。
2. 可設家長群組,老師面對班代而不是面對每一位家長。
3. 不要在上課時段打電話,與老師聯繫應預約才是有禮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