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不離手,幼兒發展狀況多

研究指出,嬰幼兒螢幕時間過多,發展遲緩「風險高達4.78倍」!爸媽忙到分身乏術時,將手機或平板電腦遞給小小孩,看似無害且快速解決方案,卻可能讓孩子的發展「慢」下來。到底爸媽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的生活不被3C綁架,避免孩子長成小小低頭族呢?


普及化的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儼然已經成為很多爸媽「搞定幼兒」的教養工具,不管在餐廳吃飯、坐捷運或外出踏青時,常會看到爸媽一拿出3C產品,原本吵鬧的幼兒馬上被動畫或遊戲吸引,爸媽也暫時獲得解救,鬆了一口氣。

正視3C產品帶來的不良影響
過度倚賴3C產品照料幼兒,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疏離、幼兒專注力與EQ下降,及早期近視等問題。因此,漢聲電臺大力宣導「緊急救援寶貝行動」,舉辦相關系列活動,希望透過專家學者的研究分析,提醒爸媽正視3C產品對幼兒所產生的危害。

滑世代幸福教養座談會,是由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醫師、親子EQ專家楊俐容、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博士及靖娟幼兒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針對數位科技對教養、學習的衝擊與改變提出說明,期待培養下一代正確的數位學習方式。

影響視力、認知及情緒處理能力
呂大文醫師表示,目前台灣近視的學齡前幼兒已達2成,入小學後增為6成,爸媽不能不注意。幼兒的視力仍處於發育狀態,當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就會增加罹患青光眼、白內障及視網膜剝離的機率。

同時,王宏哲老師表示,3C產品產生的電磁波與藍光均會穿透幼兒腦部,導致海馬迴及下視丘等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造成智力變差和情緒處理能力變弱,甚至產生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認知發展遲緩與語言障礙等問題,建議爸媽不要讓幼兒太早接觸3C產品,才能避免危害幼兒的身心健康。

減少3C危害,數位時代育兒有技巧
●慎選3C產品的內容
幼兒確實可經由觀看優質節目,學到教育性的知識,但這些內容必須是適齡、重要的,並和真實生活經驗有密切關連。建議爸媽在下載影片或遊戲時,須考慮多樣性,以幼兒認知學習為例,不只侷限於學習語言和數字,還有大小、顏色、形狀等概念的學習也要考量。

●控制使用3C產品的頻率
所有的工具都須有意識的使用,若爸媽在等車、等餐或任何空檔,都在玩3C產品,幼兒就會模仿爸媽隨時都想玩,不僅減少親子互動,幼兒也會失去許多思考的時間。提醒爸媽拿捏運用的尺度,指導幼兒將運用3C產品當作是一種新生活型態,但不是幼兒「唯一」的遊戲經驗。

●親子一起操作
電視屬單向溝通的媒體,當幼兒「盯著」看時缺乏雙向的討論,無法產生學習效果;同理,當幼兒專注地「盯著」3C產品的影像,也只是被強烈的聲光刺激吸引了,並不等於學習。

建議爸媽透過互動來幫助幼兒藉由螢幕工具學習,例如:親子一起在平板電腦上看動畫、影片或者玩遊戲,並適時回應幼兒的提問,不僅可刺激幼兒的邏輯推理能力、鼓勵他接受挑戰,爸媽也有機會瞭解他又學會了什麼。

提供多元遊戲的機會
學齡前的幼兒需要跑、跳,及發展大肢體動作;也必須與人互動,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學會應對進退、解決問題,發展出合宜的社交能力。幼兒的感官知覺能力,更需要藉由聽見聲音,聞到和嚐到味道,看到實體,感受到軟、硬、冷、熱等,才能逐漸發展出來。建議爸媽提供多種活動,讓幼兒從中獲得必要的經驗。

即使科技日新月異,也沒有任何產品可取代爸媽對幼兒的關愛,或超越親子互動所帶來的幸福感受。建議爸媽以身作則,調整幼兒使用3C產品的頻率,多帶他們接近大自然,出去跑一跑、跳一跳,不僅能讓眼睛獲得充分休息,更可藉由休閒活動拉近親子關係。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