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喜歡貪小便宜!
我的大兒子剛滿五歲,每次別人送他小東西(如看病後拿到的貼紙、請客時的小點心),他都喜歡偷偷的多拿一些,並藏起來;被我發現,他卻又死不承認。他這種貪小便宜的行為很令我生氣,我也擔心不趕快糾正,以後會成為壞習慣,我該怎麼做才好?
和孩子相處時,我們常會發現孩子對於一些不起眼的東西(小紙張、小玩具)格外的喜愛,常會為了想要擁有它們而施展出不同的手段,如:開口要、偷偷拿、藏起來、搶等。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玩意,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學前階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發展特徵──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常以自我需求為出發點,無法顧及他人的想法,再加上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因此,就很可能出現您大兒子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它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行為。不過,隨著大人的引導,孩子的道德概念會逐漸成熟,這種行為就會逐漸減少而消失。此時,我們不必急著去責罵孩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適時的引領與教導。
一般而言,當孩子出現類似行為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再重新檢視您所提供給孩子的生活內容,包括情感上和物質上的,是否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若孩子是基於匱乏而引發上述的行為,父母就必須思索該如何適度的滿足孩子,以避免類似的行為再出現;但若不是,父母就要試著從孩子的觀點來探究原因了。
其次,父母可運用的處理策略還有:
一、多留意孩子較常出現類似行為的情境或場所,當孩子再面對類似情境時,父母可根據過去的經驗,採取必要的防預措施,例如:詢問孩子所需要的數量,或是明確的告訴孩子可拿取的數量為何,亦可讓孩子知道物品的可能用途(如告知:醫生伯伯還要送給其他小朋友),這些對話均可幫助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及使用狀況有所瞭解。
二、教導孩子在面對需求時正確表達。在日常親子相處中,讓孩子學習「把需要說出來」、「把感覺說出來」。遇到容易讓孩子順手牽羊的情況時,若情境許可,可鼓勵孩子將他的需要告訴對方:「我可不可以多要一個?」如此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三、妥善運用獎勵原則,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對事物需求的慾望,可搭配獎勵辦法來執行,如此可讓孩子明瞭,透過什麼樣的努力,就可得到他所期望的事物。如此一來,不但能修正不好的行為,更能建立起好的行為,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學前階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發展特徵──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常以自我需求為出發點,無法顧及他人的想法,再加上對凡事都充滿著好奇,因此,就很可能出現您大兒子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它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行為。不過,隨著大人的引導,孩子的道德概念會逐漸成熟,這種行為就會逐漸減少而消失。此時,我們不必急著去責罵孩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適時的引領與教導。
一般而言,當孩子出現類似行為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再重新檢視您所提供給孩子的生活內容,包括情感上和物質上的,是否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若孩子是基於匱乏而引發上述的行為,父母就必須思索該如何適度的滿足孩子,以避免類似的行為再出現;但若不是,父母就要試著從孩子的觀點來探究原因了。
其次,父母可運用的處理策略還有:
一、多留意孩子較常出現類似行為的情境或場所,當孩子再面對類似情境時,父母可根據過去的經驗,採取必要的防預措施,例如:詢問孩子所需要的數量,或是明確的告訴孩子可拿取的數量為何,亦可讓孩子知道物品的可能用途(如告知:醫生伯伯還要送給其他小朋友),這些對話均可幫助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及使用狀況有所瞭解。
二、教導孩子在面對需求時正確表達。在日常親子相處中,讓孩子學習「把需要說出來」、「把感覺說出來」。遇到容易讓孩子順手牽羊的情況時,若情境許可,可鼓勵孩子將他的需要告訴對方:「我可不可以多要一個?」如此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三、妥善運用獎勵原則,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對事物需求的慾望,可搭配獎勵辦法來執行,如此可讓孩子明瞭,透過什麼樣的努力,就可得到他所期望的事物。如此一來,不但能修正不好的行為,更能建立起好的行為,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