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帶壞了怎麼辦?
我有一個兩歲的女兒,我們和小姑家距離很近,幾乎每天往來。最近,我發現女兒學了很多不雅的動作和習慣,而她學的對象恰好是小姑家令人傷腦筋的兒子,我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四歲半,今年上中班,原本是很乖、有禮貌的孩子,但是自從上學後,從別的小朋友身上學到打鬧動作和髒話,我真擔心送他去上學反而學壞了。
我的孩子四歲半,今年上中班,原本是很乖、有禮貌的孩子,但是自從上學後,從別的小朋友身上學到打鬧動作和髒話,我真擔心送他去上學反而學壞了。
雖然兩位的問題有個別因素影響,不過,其中孩子的模倣行為是共同點,在此先針對這個部份與兩位談一談,也讓有類似困擾的家長得以瞭解。 「模倣」是每個孩子(甚至成人)學習必經的途徑,也是改變行為模式的方法之一,模倣所帶來的後果,有時是正面,有時是負面的。
在實際生活中,兩位都有哺育小嬰兒的經驗,仔細回想,無論孩子學拍手、發聲、招手再見、玩捉迷藏、點蟲蟲等,不難發現皆與模倣有關。通常,兩歲之前,孩子的動作模倣比語言、社會行為來得多,兩歲之後,語言及社會行為(包含情緒)的模倣就明顯增加了。
心理學家赫洛克認為,三歲到七歲是孩子模倣能力最強的時期,當他們對某些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如法泡製。但是,孩子的模倣學習,多半未經過適當篩選,「好」「壞」照單全收,所以,父母必須從旁示範、引導修正。
我們建議第一位媽媽和小姑談談,了解小姑是否被兒子的行為困擾,若兩人觀念一致,不妨協力改善,例如:當出現好的行為就稱讚、表示認同。若小姑不以為然,您就換個方向考慮,例如:那些行為是否真的不好、不能接受,還是因生活背景不同,看法有別?另一方面,藉著自己家中生活規範的實踐,讓孩子更清楚「我們就是這樣的」。您也可以試著在這段期間降低彼此的接觸,或在孩子相處時,發現哥哥好的行為,引導孩子學習這個部份。此外,模倣行為常有階段性,忽視孩子的不當行為亦不失為有效方法。
第二位媽媽的困擾同樣可用以上稱讚或忽視的方法去面對,何況四歲的孩子原本就對新鮮事或新名詞有興趣,有時運用角色扮演和他討論,也能幫助他了解那些動作和髒話適當與否。
父母和家庭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只要父母能持續以身作則,並建立良好的家庭規範,能常與孩子溝通,孩子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帶壞的。雖然兩位或有類似困擾的父母得為這件事情付出加倍的精神輔正孩子,但您的努力會幫助孩子活得更健康,並逐漸了解別人的不同,懂得接納以及如何取捨。
在實際生活中,兩位都有哺育小嬰兒的經驗,仔細回想,無論孩子學拍手、發聲、招手再見、玩捉迷藏、點蟲蟲等,不難發現皆與模倣有關。通常,兩歲之前,孩子的動作模倣比語言、社會行為來得多,兩歲之後,語言及社會行為(包含情緒)的模倣就明顯增加了。
心理學家赫洛克認為,三歲到七歲是孩子模倣能力最強的時期,當他們對某些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如法泡製。但是,孩子的模倣學習,多半未經過適當篩選,「好」「壞」照單全收,所以,父母必須從旁示範、引導修正。
我們建議第一位媽媽和小姑談談,了解小姑是否被兒子的行為困擾,若兩人觀念一致,不妨協力改善,例如:當出現好的行為就稱讚、表示認同。若小姑不以為然,您就換個方向考慮,例如:那些行為是否真的不好、不能接受,還是因生活背景不同,看法有別?另一方面,藉著自己家中生活規範的實踐,讓孩子更清楚「我們就是這樣的」。您也可以試著在這段期間降低彼此的接觸,或在孩子相處時,發現哥哥好的行為,引導孩子學習這個部份。此外,模倣行為常有階段性,忽視孩子的不當行為亦不失為有效方法。
第二位媽媽的困擾同樣可用以上稱讚或忽視的方法去面對,何況四歲的孩子原本就對新鮮事或新名詞有興趣,有時運用角色扮演和他討論,也能幫助他了解那些動作和髒話適當與否。
父母和家庭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只要父母能持續以身作則,並建立良好的家庭規範,能常與孩子溝通,孩子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帶壞的。雖然兩位或有類似困擾的父母得為這件事情付出加倍的精神輔正孩子,但您的努力會幫助孩子活得更健康,並逐漸了解別人的不同,懂得接納以及如何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