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孩子即將升大班,前一陣子開始發現他會拿別人的東西回家,一旦追問,便撒謊說是老師給的、小朋友送的。爸爸知道了曾嚴厲打罵,可是最近仍有這種情形,我該怎麼教他才好?
我們想先講兩個實例,讓您體會一下。曾有一個孩子在家中拿了桌上的零錢去買東西,媽媽發現後問孩子,孩子說:「你和爸爸每次都是這樣啊!」原來孩子以為這是家_的東西,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做,於是媽媽費了一番工夫才讓孩子了解:小孩子要用錢,得先和爸爸媽媽商量過。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在校品學兼優的模範生到商店買東西,手邊錢不夠,卻多拿了喜愛的文具藏起來,被發現後,他立即坦承自己不該多拿,可是卻理直氣壯地表示待會叫爸爸帶錢來賠就行了。   

孩子要建立適當的價值觀,具備道德感,必須經過很長的過程,而且是隨著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台大張欣戊老師在其著作「理性的愛」一書中曾指出:「三歲到八歲的孩子,一方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馬上就想得到的衝動,另一方面自我中心的傾向強,使他不了解失主的心情感受,所以常有偷東西的行為。」針對您的問題,除了以上面的實例幫助您了解孩子可能發生的狀況外,還有幾個建議:
一、基本上親子之間如互相信任,無論發生什麼事,孩子都敢於表達,父母可及時引導他做正確的處理,比如說:丟掉東西的小朋友一定很難過,我們一起送還人家。或者教導孩子向別人借東西一定要告訴對方,且得到許可。
二、了解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動機,是需求不滿足?或是最近生活中有新的壓力,使孩子情緒不安?然後才針對原因處理。
三、在生活中,父母以身作則,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在生活小節中也要避免不誠實的行為,以免造成孩子的混淆,例如:不取用公物、不貪小便宜、對於孩子個人的東西在使用前也事先很有禮貌地詢問。
四、藉著說故事、看書等機會,提供良好的示範,讓孩子知道誠實的好處(誠實包括行為和語言哦!)。   

人的天性是保護自己、逃避危險的,為了掩飾一個謊言,有時需要更多的謊言去補救,但最後往往被視破,所以與其正面追問,不如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和他討論發生的事,然後鼓勵他做正向的行為(東西送還、說實話等),在生活實踐中,他的行為將逐漸合乎規範,是非觀念也會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