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不穩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步態不穩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一、詳盡的神經學檢查很重要,包括肌肉張力、肌肉力量、小腦協調工作、不隨
意動作及深部肌腱反射均需加以評估。

二、理學檢查方面,應小心檢查病童的背,注意脊椎或緊鄰脊椎外側處是否有脂肪瘤、毛髮、血管瘤或凹陷,因為這些皮膚改變可能會合併脊椎或脊髓的異常。另外需注意是否有脊柱側彎。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狀況如何也須留意,例如嬰幼兒先天性髖關節脫臼或移位常合併兩大腿內側皮膚皺摺不對稱。

三、觀察病童走路時,除了步伐外,相關的肢體運動也應仔細觀察,例如是否合併手指及手掌握拳的情形,這可能表示有大腦受損;當病童跑步時不正常的手或腳姿勢會更明顯,例如長短腳;可要求四歲以上小孩做往前或往後的串聯步伐及以腳跟或腳尖走路,若無法以腳跟走路,可能是因後腳跟肌腱太緊、足內翻、足背曲無力造成。另外可觀察髖關節強度,若病童由仰躺變成坐姿需彎曲髖關節才能完成的話,則表示病童有髖關節無力的情形。若病童出現大力跨踏步時,表示感覺神經失調。

四、依病因不同,腦部影像學檢查、關節X光片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或肌肉切片檢查可能有助鑑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