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輩沒大沒小,怎麼教?

孩子放寒假了,我們提早回南部準備過節,可是4歲的他實在很皮,不但講話時會跟阿公大聲對嗆,還會搶著吃阿公手上的糕餅。過年期間一定會有更多親友往來,我該怎麼辦呀?
"年節期間,孩子突然與許多不常見面的親友相聚,的確有可能行為失序,對爸媽也會造成不小的壓力。但是,如果能夠找出孩子與長輩相處時比較好的行為或愉快的經驗,讓長輩也看到他的優點,就能幫助孩子表現得更好。 

先嘗試找出孩子行為失序的原因
爸媽首先要理解,當孩子語言表達流暢之後,的確會有一段時間顯得比較粗野。像瞪人、說不喜歡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媽,甚至和爸爸媽媽「對罵」。不過,你很容易可以區辨孩子是真的沒大沒小,不懂禮貌,還是因為他面對不熟悉的情境與長輩,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恰當。

做孩子和長輩的橋樑,鼓勵互動
當孩子只有在特殊狀況時才會表現出粗魯無禮,例如,阿公講話口氣太兇、太催促時,孩子也變得大聲吼,這時,你可以立刻回應:「喔!你不喜歡阿公那麼大聲,對吧?那你也不要那麼大聲,才是有禮貌啊。」或是教導他:「阿公年紀大聽不清楚,所以才會大聲講話,你靠近阿公耳朵旁邊慢慢說,阿公才聽得到喔!」同時,鼓勵他們一起做些有趣的事,像是跟著阿公貼春聯,或阿公修東西時當小幫手,這麼一來,孩子和長輩有了一些共同的生活經驗和話題,相處起來就會比較融洽。

應對舉止,平常要隨時示範糾正
孩子的應對態度是從日常生活裡養成的,而爸媽的教養態度和自己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平常生活中發現孩子有不當言行時,應該即時地糾正他,並告訴他別人可能有的感受。
爸媽如果覺得孩子的不禮貌言行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快要變成經常出現的問題時,最好先檢視一下自己和配偶或孩子的說話應對方式,是否也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或者留意孩子接觸到的電視媒體與同伴之間,是否有不恰當的模仿對象,並盡量將這些因素排除,爸媽多提供正確的示範,才能幫助他改正說話的方式或態度。
一旦孩子做對了,別忘記馬上誇獎他:「你剛剛這樣跟阿公說話,阿公很開心。你愈來愈有禮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