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惡作劇當幽默怎麼辦?
我兒子五歲多了,十分活潑,很喜歡模仿別人說話的腔調或身障者的動作,一邊學,還一邊自認幽默地大笑起來,我該如何教導他這只是惡作劇並非幽默感的表現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模仿是促進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父母是小小孩最重要的學習對象,隨著年齡的增加,生活經驗越來越豐富,加上資訊快速傳遞,友伴間更以相互模仿為樂,讓生活中的模仿素材越來越多。只是幼兒對資訊的判斷與篩檢能力尚且不足,只要是覺得好玩的、有趣的,不論好的或壞的一概接收。
很多孩子誤以為只要能引人注意,或是引起笑聲,就是值得一做再做的「好」行為,因此若能帶領孩子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或許就能教會孩子如何區分惡作劇與幽默感間的差別了。
面對孩子模仿不雅行為時,我們不必對行為本身有太多回應,更不必大聲責罵、喝止,只要輕描淡寫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很不禮貌,會讓別人覺得很難過,我不希望再看到;或是立即將孩子帶離現場。通常這種冷淡對待的處置方式,會降低孩子模仿的樂趣,久而久之,類似行為必會逐漸減少。
平日,你也可以這麼做:
1.建立親子間特有的提醒動作
一個眼神或是小動作,通常都有很好的暗示功能,不妨跟孩子建立默契,養成用眼睛或動作來傳神,日後出現不當行為時,就無須再嘮叨與責罵了。
二、學習體會別人的感受
雖然幼兒階段還不具成熟的同理心,但是只要經過引導,他們還是能夠體會不同的感受,「將心比心」就是讓孩子瞭解某些行為動作可能帶來的不同感覺,這將能減少一些搗蛋的行為。
三、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
若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正向行為表現上,並給予具體鼓勵,你會發現,孩子更努力地表現出受到鼓勵的好行為,反之,受到忽視的不雅動作,當然是被拋諸腦後了。
很多孩子誤以為只要能引人注意,或是引起笑聲,就是值得一做再做的「好」行為,因此若能帶領孩子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或許就能教會孩子如何區分惡作劇與幽默感間的差別了。
面對孩子模仿不雅行為時,我們不必對行為本身有太多回應,更不必大聲責罵、喝止,只要輕描淡寫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很不禮貌,會讓別人覺得很難過,我不希望再看到;或是立即將孩子帶離現場。通常這種冷淡對待的處置方式,會降低孩子模仿的樂趣,久而久之,類似行為必會逐漸減少。
平日,你也可以這麼做:
1.建立親子間特有的提醒動作
一個眼神或是小動作,通常都有很好的暗示功能,不妨跟孩子建立默契,養成用眼睛或動作來傳神,日後出現不當行為時,就無須再嘮叨與責罵了。
二、學習體會別人的感受
雖然幼兒階段還不具成熟的同理心,但是只要經過引導,他們還是能夠體會不同的感受,「將心比心」就是讓孩子瞭解某些行為動作可能帶來的不同感覺,這將能減少一些搗蛋的行為。
三、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
若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正向行為表現上,並給予具體鼓勵,你會發現,孩子更努力地表現出受到鼓勵的好行為,反之,受到忽視的不雅動作,當然是被拋諸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