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時臂叢神經受傷了,該怎麼辦?

寶寶出生時臂叢神經受傷了,該怎麼辦?
有時寶寶的上肢神經在生產的過程中受了傷,以致發生上肢不等程度的麻痺現象,例如上肢無力、不能抬高,其發生率約在千分之零點四到千分之二之間,而與產科的知識與接生技術大有關係。這種傷害多半發生於過胖嬰兒(母親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症候者,或營養太好者)或母親產道狹窄,產前未能仔細評估、勉強由產道出生的情況,往往頭出來之後,嬰兒的肩膀仍被卡住,勉強拉出來,輕則發生鎖骨或肱骨骨折,嚴重時則發生臂叢神經傷害。由於作用機轉,臂叢神經的上部(即第五、六條頸椎神經)容易被拉斷或拉傷,嚴重時,則全部臂叢神經均受傷。若臀部先出來,而手及頸部卡住了,則可能發生臂叢神經下部之傷害。三種情況中以上部傷害最為常見,預後也較好。

臨床上的表徵,最明顯的就是患側上肢直放於身側,無法活動肩膀或肘部。臂叢神經上部受傷時,其手指及手腕部仍可活動;全部傷害時,則整隻手部無法動彈,下部神經傷害時,手掌都可動,但肘部及肩部反而不能動,不過,這種情況最為少見。當然,如前所述,須查明上肢不動是否因骨折而引起,或是腎叢神經傷害同時合併鎖骨或肱骨骨折。

從出生的病史、臨床表徵,診斷臂叢神經傷害並無困難,X光僅作為排除其他可能性之參考,肌電圖檢查可作為評估區分傷害神經位置及日後追蹤、恢復情況之參考。

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將來小孩子的手是否可以完全恢復正常。關於這方面的報告雖然不少,但因為對於傷害程度的評估、長期的追蹤,以及所謂「正常」或「有用」上肢的標準每人使用的都不一致,雖然有人報告高達90﹪以上的恢復率,然而一般認為,完全恢復正常的比例約只有20﹪左右。預後較好的,就是臂叢神經上部受損害且在三個月內已恢復現象者(尤其是手肘能彎曲者)。這種神經復原的現象,可以持續到十八個月左右,再來的進步只好靠復健及訓練了。

出生二週內,因神經受傷不久,最好不要做大幅度的活動,可以將手臂輕放於身側或用小布巾吊於頸部。有些人擔心將來小孩子的手臂發生內收及內旋攣縮,而將其上肢上舉反轉(自由女神式)固定於床頭上,這是不好的,因為如此可能造成另一個方向的攣縮以及關節變形。二週以後,就需開始做手腕、肘及肩的關節活動,以維持其柔軟度,最好定期由復健醫師及小兒骨科醫師來指導及檢查,並利用肌電圖檢查來評估傷害的嚴重桯度,以及知道神經肌肉功能恢復的情形。電刺激則可避免肌肉的萎縮,不過這必須有耐心地、定期到復健部做才行。這些關節活動及電刺激都是用以減少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以免日後神經復原了,卻因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而無法充分發揮功能。

雖然神經的復原在十八個月以後就不再出現,但經由復健及訓練,大部份的上肢還是能恢復相當程度的功能。若是由於神經受傷、肌肉力量不均衡、復健不足而造成關節的攣縮而影響功能時,在上小學前接受手術矯正,可以使上肢的功能改善不少。例如,許多小孩的手臂不易抬高、外展,用手吃東西或摸頭時都有困難,以筋鬆弛及轉移手術或切骨手術,便可改善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