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遊戲時的行為反應正常嗎?

研究幼兒遊戲行為的知名學者派頓(Parten, M)認為,由於孩子的心智發展尚未未成熟,因此他們會有觀察、自行探索等各種的遊戲行為。以下就讓我們從幼兒社會發展的角度,了解由派頓所歸納出的6種遊戲模式:

不參與行為
此時孩子的遊戲行為並不明顯,因為他並沒有在玩任何物品,只是在做隨意探索的動作。0∼2歲的孩子常以這種遊戲模式為主。

旁觀者行為
孩子沒有在玩任何物品,但會花大部分的時間觀察別人玩遊戲,少數時會問問題或提供建議,但不會加入他們,常見於2∼3歲半的階段。

單獨遊戲
當孩子在玩遊戲時,他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與外界沒有任何互動。常見於2∼3歲半的孩子。

平行遊戲
孩子在團體中還不會和別人一起玩或有互動,但會玩同性質的玩具,例如,兩個孩子各自把玩積木,彼此沒有交談。常見於2歲∼3歲半的孩子。

聯合遊戲
孩子仍是各玩各的,但是他們會去觀察週遭的環境,或是跟外界互動,像是跟旁邊的孩子交談,或向對方借玩具車來玩。常見於3歲半∼4歲半的孩子。

合作遊戲
孩子開始一起玩了,而且會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例如,孩子在教室裡一起用積木蓋101大樓。這類遊戲行為,常見於4歲以上的孩子。
孩子的遊戲模式會交替出現

雖然隨著孩子長大,他的遊戲型態會愈來愈接近以互動為主的聯合與合作遊戲,但其實以上6種遊戲模式對3歲半以上的孩子常常是交替出現的。美國的研究者指出,當孩子不想和別人互動,或是在決定是否要玩新遊戲時,他的遊戲型態常常是平行或旁觀者;爸媽也會發現,當孩子在作美勞、玩拼圖或閱讀時,總是特別地專注和安靜,其實他就是在進行單獨遊戲。因此,爸媽不需擔心孩子的遊戲型態突然改變的情形。

不過,倘若孩子都只喜歡一個人玩,且與人沒有目光接觸、喜歡重複某個特定動作、語言發展又落後同齡的孩子時,爸媽應盡速帶他至兒童心智科作諮詢診治。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