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幼兒文學獎31屆特報:第二個30的開始,作品開拓出全新的創意與疆界

►貴賓蒞臨勉勵,由左至右為曾淑賢館長、黃月麗司長、何壽川董事長、潘文忠部長、張杏如董事長、朱楠賢主秘、陳瑩芳司長。
整理報導/編輯部
跨越30而立的「信誼幼兒文學獎」,不僅是台灣唯一的幼兒圖畫書獎項,也是台灣創作者走向世界圖畫書產業的重要橋梁。4/27舉辦的第31屆信誼幼兒文學獎,95高齡的林良先生親臨會場,還有來自兒童文學界和教育界的師長及圖畫書創作者200多人齊聚一堂。教育部潘文忠部長、朱楠賢主任秘書、終身教育司黃月麗司長、國教署蕭奕志副組長,以及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陳瑩芳司長、陳文婷科長等也蒞臨致詞勉勵、頒獎。   


小黑與櫻花》獲第31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首獎
今年圖畫書創作獎參賽作品共204件,文字創作獎參賽作品302件。倪韶以《小黑與櫻花》抱走圖畫書創作首獎,葉曼玲以《小棉花》贏得圖畫書創作佳作獎。文字創作獎首獎從缺,深圳幼兒雜誌編輯辛月以《找帽子》獲得文字創作佳作獎。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信誼基金會一向是醞釀和培育台灣兒童文學一個很重要的基地,今年第31屆幼兒文學獎的頒獎典禮,能進入第 31年非常不容易,對台灣兒童文學的發展真的是開疆闢土,而因為有兒童文學獎持續的推動,這些兒童文學陪伴了台灣非常多的孩子,非常自由自在,讓他們不會因為國際化就忘了台灣是誰,這樣的本土創作真的要對基金會這些年的努力表達最高的敬意。」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陳瑩芳司長表示自己以小書迷化身大書迷,像追星一樣的心情來參與。這個獎邁入第二個30年,是扶持原創圖畫書非常重要的搖籃,原創圖畫書不只是傳達一個日常生活的經驗,裡面很多圖畫書的場景也蘊含了很多台灣文化的元素。她說:「包括印象很深的《媽媽買綠豆》這本書,就可以看到傳統市場做綠豆湯、綠豆冰的記憶,孩子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就自然而然學到日常生活的經驗。」


優勝作品開拓了新的圖畫書創意與疆界
什麼樣的作品是「信誼幼兒文學獎」尋找的作品呢?這是本屆決審委員提出的問題和討論的重點。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指出:「信誼幼兒文學獎」既然是為鼓勵創作者為8歲以下的幼兒創作圖畫書,「兒童」與「創意」自然就是兩個最重要的核心指標。但幼兒並不是幼稚,幼兒雖然在身體的發展和能力上還不成熟,我們也不能低估幼兒對美和情意的感受力。優秀的作品即使當下孩子對內容似懂非懂,卻仍會深植心中對未來造成影響。張董事長也強調,一個創作獎在評選上仍應重視作品是否有創意、新型態表現,創作上開拓出新的疆界、新的可能。給兒童的圖畫書並沒有一定的形式、畫風等。一個給孩子的作品固然可以熱鬧歡愉,一個安靜的作品也可以走進孩子的心裡。如去年的首獎《小房子烏比》。

評審團也指出,今年獲選的兩本作品都非常適合親子共讀。《小黑與櫻花》適合靜靜的說給孩子聽;無需過多的詮釋,孩子靜靜的聆聽,便能慢慢的領會,細細品味出閱讀之美!《小棉花》詩意的語言、小女孩呢喃私語的叮嚀,鋪陳了對生命的呵護與陪伴,猶如父母對初生孩子成長的期待,是睡前親子共讀非常美好的故事。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左二)、朱楠賢主秘(右一)與本屆得獎者葉曼玲、倪韶、辛月(由左至右)合影。
圖畫書作品多元而成熟,文字創作進步空間大
一如近幾屆表現,圖畫書作品琳瑯滿目,主題也貼近社會現況。本屆決審主任委員,也是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周月英表示,這屆作品從圖像細部的技法到圖文的搭配、整體的布局,都十分專業,有些作品雖有突破性。但美中不足的是,或敘事冗贅,或文字編排不當而影響閱讀等,都是未來參賽者可以強化之處。
至於文字創作部分,作品仍不如理想,普遍的問題是不夠精練,故事邏輯和結構不夠清楚。她強調,文字創作獎雖然只要提交文字,但最終必須是文圖整合的圖畫書。評審時除了會審度文字的用詞、節奏和韻律,還會更進一步推衍文字能否提供圖像發揮創意和想像力的空間。


信誼幼兒文學獎,持續為創作者搭建專業舞台
張杏如董事長表示,30餘年來環境變遷劇烈,特別是最近十餘年來世界快速進入電子化、數位化,網路訊息隨意瀏覽,讀「書」不再是生活日常。信誼幼兒文學獎致力「為幼兒文學定位」將圖畫書與兒童文學文字書區隔,鼓勵、培養本土圖畫書創作者,為孩子創作從我們的語言、文化、生活中生長出來的好作品,讓圖畫書不僅獲社會普遍關注,在台灣出版產業中逆勢成長,原創圖畫書出版更成為走向世界、向世界發聲的一股動力。

得獎作品賞析
首獎《小黑與櫻花》創作手法純熟,意境優美
拔得頭籌的《小黑與櫻花》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畫面意境優美,顏色乾淨,線條細膩讓畫面具有流動感,贏得決審五位評審一致的讚賞。畫材以鉛筆為主,經電腦修潤後成功轉換媒材質感,微妙的改變視覺經驗。如實如虛的粉紅细線條,像弦樂一樣在畫面裡流竄……。一黑一白,一動一靜的烏鴉與櫻花角色反差,形成剛強與柔美的對比。

《小黑與櫻花》是倪韶的第一本圖畫書創作,首度參賽,入圍覺得很驚訝,更不用說是得到首獎了! 27歲的倪韶台藝大電影系畢業後,一直從事電影相關的影像設計工作,這次拿到首獎預備用這個獎金到英國繼續進修藝術設計。雖是首度創作,故事卻在心裡醞釀多年。那次東京賞櫻之旅與烏鴉邂逅後,隨著時光推移,盤旋久久無法褪去,於是透過圖畫書抒懷,和世界對話。倪韶藉著烏鴉和櫻花短暫卻深刻的相聚,勾勒出對生命永恆的詮釋。永恆並非固著不變的事物,亦無關乎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而是存在時時刻刻流動的生命裡。倪韶認為,我們每天都在失去昨日的自己,每天都在成長與改變,自我懷疑與現實生活的皺摺卻不曾消失。身為一名創作者,倪韶誠實面對當下的感受,藉著《小黑與櫻花》照見自己,給予自己更多的勇氣面對這個世界。

 


《小棉花》故事節奏完整、意涵簡單易懂,獲佳作肯定
葉曼玲是近期文學獎參賽的常客。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一手畫繪本、一手作戲偶美術設計。曾以《誰要來喝下午茶?》獲28屆圖畫書創作獎佳作。《小棉花》是關於自我探索的故事,用一個女孩對一隻鸚鵡的喃喃話語,投射出內在的想望,是嚮往自由飛翔成長或是安然自在?創作靈感來自作者家中的鸚鵡。剛到時,牠常常站在窗邊,看外面的風景,不知道在想什麼?後來幫朋友照顧撿到的落巢小斑鳩,從照顧野生鳥到野放的過程,開始關心周遭的鳥兒,因而創作了這個故事。葉曼玲認為每個人中都有一塊野地,創作就是她的野地,希望能在這塊野地裡悠遊自在。

評審團認為,這個作品閱讀起來自然、輕快,設計上,文圖安排得宜,無論小圖、滿圖,或是全版拉頁的運用皆具靈活性;除增進情境轉換的豐富度,也建構出閱讀的愉悅和層次感。

 


充滿畫面聯想的《找帽子》獲得圖畫書文字創作獎佳作
《找帽子》是篇充滿畫面想像而又留給圖畫創作者足夠創作空間的作品。評審團認為《找帽子》故事能製造懸念,以重複模式製造節奏感,結局不但能符合幼兒希望安全的心理需求,又能明顯留白,讓圖畫可以一展身手。閱讀過程幾乎可以想像著:小孩頭戴荷葉、鳥窩、空碗的稚趣,也臆測著頭戴青蛙、樹懶、螃蟹,又會是什麼滑稽模樣?

作者辛月來自深圳,是位幼兒雜誌編輯,也是兒童文學創作與推廣者,二歲半寶寶的母親,成為媽媽後開始關注圖畫書,想要給寶寶講述更好的故事,想要更好的給寶寶講故事。《找帽子》的靈感來自某個下午和朋友的聊天。她對辛月說:「可以寫個找帽子的故事啊,很多東西都可以被當成帽子,紙簍啊、動物啊、餐具啊……」這個時候,辛月眼前就出現了很多畫面,後來便一一寫進了《找帽子》裡面。當時,辛月只想寫個有趣的故事,只用了不到半小時就把故事寫完了,卻花了半年的時間反覆修改、調整,才完成這個作品。


看更多  信誼幼兒文學獎 

    (全文轉載自2019年5月號《信誼好好生活誌》—《信誼好好生活誌》免費索取地點:信誼小太陽親子館、小太陽親子書房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51號1F、B1)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