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出現「退化行為」了呢?

孩子原本已學會、肯做的,突然又變得不會、不肯做了呢?他存心搗蛋嗎?還是另有原因呢?

為何出現退化行為?
許多人把這種情況稱為孩子的「退化」行為。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會出現不同類型的退化行為,如1~3歲幼兒,正處於追求獨立與依賴別人的衝突之中,常會表現獨斷、又黏人的矛盾表現。

而2歲多的孩子其實在各方面都普遍有「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現象,這些退化的表現,主要是因為孩子會那麼多新的技巧、新的能力,總覺得有壓力的,於是他有時要稍微退回去一下,喘口氣,因此,外界的要求和他的自主性需求有時會有點衝突,就有點壓力,於是他有時就會溜回他所熟悉的舊行徑中,去輕鬆一下。

3-6歲兒的退化行為的出現,如變得愛哭、常常尿床,通常都是因為環境、生活的改變讓孩子感到挫折不安,例如:父母離家、弟妹出生、搬了新家,甚至保母又收托了一個孩子等等。此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退化行為也有可能是孩子遇到困難的警訊。

所幸,大多數的幼兒都能在一段時間的行為反常後,表現出原有的實力並繼續成長。這些可回復的退化行為有些時候只是正常發展的過渡現象,或者是生活中不小心的誤失。

度過難關的策略
面對退化行為,父母首要的是不要動氣、更不要動怒。請運用下列策略幫助孩子度過這段過渡期:

1. 減輕孩子的壓力:
對於不可避免而可預期的改變,通常可以經由事先的安排或充足的心理建設,譬如,選擇在整個家庭比較穩定的時段,才讓孩子適應托兒所,並在即將入學前就開始做轉換的準備。

2. 增加應變的能力:
出現突發的生活變動時,應留意孩子的反應,關注孩子的感覺。可以在聊天,玩遊戲的當下,引導孩子用簡單的話語說出感受跟想法,讓焦慮、不安有個出口,紓解了不舒服,用退化行為面對壓力的機會自然就減少了。

3. 做孩子的安全後盾:
適時地伸出援手,讓孩子在需要休息的時候有個臂彎可以依靠,允許包包尿片,給予被擁抱、撒嬌的通融,不僅幫助孩子度過難關,甚至能夠重新達到更穩定成熟、更安全信任的發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