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功課

許多研究指出,孩子的學習成就及自信,與家長對孩子學業的參與程度有極密切的關係。要孩子學業表現良好,不只需要學校的努力,爸媽的配合亦是重要因素。陪孩子作功課,就是爸媽可以參與的層面之一。

陪孩子訂定每日作息時間表
許多孩子回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電視機前,總要爸媽三催四請,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功課。爸媽可以陪孩子訂一份作息時間表,例如每天幾點到幾點看電視、吃晚飯、寫功課、洗澡、自由活動、上床睡覺等,讓孩子習慣正常的作息。

提供孩子適當的做功課環境
要讓孩子專心做功課,好的環境是最基本的條件。有的孩子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爸媽要盡量禁止。最好讓孩子在遠離電視、電話等干擾的安靜房間內做功課,房內擺設應求簡單整潔,不宜有太多有趣好玩的東西讓孩子分心。

以關心的立場問孩子功課的事
問問孩子老師出了什麼作業、什麼時候要交、需不需要幫忙,但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別反而讓孩子覺得爸媽太囉嗦。

避免直接幫孩子做功課,只能在旁協助
孩子做功課遇到困難時,如果爸媽馬上就幫孩子解決了問題,甚至為省麻煩而直接幫孩子做好,不但會剝奪了孩子思考的機會,同時也容易養成孩子的依賴性。爸媽應扮演支持、協助的角色,例如孩子有篇作文不會寫,爸媽可以幫他釐清題目的意思,並提供可能的發揮方向,以發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思考。

當孩子有進步時,別忘了讚美
正面的獎勵當然比負面的責罰好。爸媽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進步,如果孩子本來錯字連篇,現在已大有改善,或本來常常粗心大意算錯數學題目,現在卻很少犯錯,這時候,爸媽要適度地稱讚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爸媽的關心,也因成就感而產生想要表現更好的動機。

認真使用家庭聯絡簿
聯絡簿是家長與老師間溝通最方便的管道,爸媽必須看重每天幫孩子簽聯絡簿的機會,瞭解孩子在學習及其他各方面的表現狀況,不該當它只是每天的例行公事,簽簽名就算了。

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也許並不會了解認真寫作業、用功念書是為自己好的道理,如果爸媽都不聞不問,更讓孩子覺得沒有用功的必要。所以,必須讓孩子感受到爸媽對他學業表現的關心,孩子才會有認真的動力。然而,如何表現關心卻又不給壓力,這就需要靠爸媽拿捏分寸了。

※ 本文出自《家有小一新鮮人》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