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不同,教養互動有差異

小孩有個性,而且每個小孩都不同,有的頑固、有的挫折忍受力強。有些父母發現老大神經大條、老二則常常擔心「天會掉下來」,而這些個性特質從小就顯現出來,長大後似乎不會有太多改變。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

文/柯華葳(1952-2020)曾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及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小孩有個性,而且每個小孩都不同,有的頑固、有的挫折忍受力強。有些父母發現老大神經大條、老二則常常擔心「天會掉下來」,而這些個性特質從小就顯現出來,長大後似乎不會有太多改變。

父母當然也各自有個性。因此,想像一下,一個神經大條的母親,碰到一個天天擔心有事會發生的小孩,會怎麼樣呢?由於親子的個性不一而造成謀合與適應不易,常使父母懷疑自己養育孩子的能力。

關於「個性」,心理學有個描述心理特質的名稱「氣質」,它指的是一個人生下來對內/外刺激反應的程度。我們常以「性情中人」、「性情急躁或溫柔」來形容一個人的反應。其實,氣質就是類似「性情」,它的發展相當穩定,雖然會隨著年齡及社會化而有些改變,但溫和的小孩到老還是比較溫和

從生活事件學習觀察氣質
研究者將氣質分成九個向度,以下用生活事例作說明。
 
類別 定義 表現事例
規律性 生活作息規律的程度 起床時間、吃什麼、上廁所的規律。
害羞程度 第一次面對陌生的人、事、物的態度 害羞的孩子在陌生場合或是遇見陌生人會常常躲在媽媽後面。
適應性 接受融入陌生人、事、物的程度 適應性較弱的孩子,只要換保母、換食物、或生活作息一改變,就適應不良。
情緒本質 快樂、友善等正向情感,與不快樂、不友善等負向情感的比例 有些孩子經常笑嘻嘻,有些沒什麼情緒反應,而有的是常常有不滿意的表情。
堅持度 對事物投入的程度 玩一下就不想玩、書翻一下就放下。
敏感度 對刺激察覺度的強弱 換了不同口味的食物馬上知道、對環境中的氣味很敏銳、很快感覺到媽媽的表情或心情的改變。
反應強度 對刺激回應的強弱 對不喜歡的東西,如不喜歡的食物、衣物或味道會強烈拒絕。
活動量 指活動量的高低 高活動量的孩子隨時動來動去;穿衣服或吃飯時(不是不喜歡吃),無法安靜一刻;洗澡時,總把水噴濕全浴室。
註:其中一項「專注」未放在表上,是基於幼兒專注力短,且堅持度可包涵專注力,因此爸媽觀察「堅持度」即可。

互相觀察,彼此容忍與接納
以上觀察表中的描述,爸媽不但可以用來觀察兒女,也可以看看自己和另一半各屬於那種氣質。例如,爸爸洗過澡,浴室一定全濕(高活動量);媽媽則是一聞到不尋常味道就頭暈(高敏感度);兒子是什麼都可以吃,聞不出食物味道對不對(低敏感度);妹妹一看到浴室濕答答的,就不願意踏入一步(反應強度高)。全家透過觀察與討論,可以一起學習了解自己和他人,認識與接納彼此的不同。

基本上,這些特質沒有好與壞,只有當特質走向極端時,才會對生活或是人際往來造成不便,例如:對陌生人太缺乏戒心會有安全的顧慮,而太拒人千里之外則會影響人際關係。再以「規律」為例,生活很規律看似優點,但規律到沒有彈性,就不容易應變了。

依照孩子的特性提供學習刺激
如果孩子小於3歲,爸媽要依孩子的特性來設計生活環境、提供適當的學習刺激,例如:規律性低的孩子,家裡的作息需要更規律;敏感的、適應性低的孩子,要帶他多看新事物,依著孩子的反應一步步接觸,但不必急著要他親自嘗試操作;反應強的孩子,必須以漸進式的原則引導,不要給予太強烈的聲音、飲食和語言等刺激。

當孩子日漸長大上學後,雖然他的特質不會完全改變,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如何調整自己,與團體友伴一起生活。

運用生活小遊戲,增進家人間的瞭解
生活中藉著一些小活動,可以增進家人相互瞭解,讓彼此相處起來更輕鬆愉悅。

爸媽可以先請家人依據每個人的特徵找出「誰是家中○○○」,也許每個人擁有不只一種特徵,例如:最準時起床與睡覺的人(規律性)、能接受任何新食物的人(適應性)、最誇張的人(反應強度)、最堅持到底不放棄的人(堅持度)、最害羞的人(害羞程度)、感官最靈敏的人(敏感度)、活動量大的人(活動量)、隨時隨地都很快樂的人(情緒本質)。

當大家都指認完後,說一說理由,分享一下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事。年紀小的孩子可用扮演的方式,或是由爸媽幫忙引導說出來。說完之後可以嘗試配對,看看誰和誰是最佳拍檔。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