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處理人際衝突

孩子們一起玩,難免發生衝突,有些孩子會哭泣,有些會嘗試溝通,但因為爭執時爸媽常不在場,很難認定對錯,因此,提升孩子自我的衝突解決力,便成為重要的任務之一

爸媽的態度影響孩子的能力
發生衝突後,有些孩子會沉浸在自己的生氣或難過情緒裡,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立場、和他人溝通,或以告狀的方式來處理;有些孩子只考量自身利益而不承認、急於解決當下問題或以求脫身,以為說出「對不起」,就能解決問題。其實,爸媽協助孩子學習解決衝突,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瞭解對方的動機和想法,也思考自己的行動帶給對方的影響

研究顯示,若爸媽會和孩子討論雙方的想法、行為動機和情緒感受,以及引導孩子去思考衝突將對另一方造成的結果,這類的孩子通常會有較佳的同理能力;相反地,若爸媽只是一昧地責怪(如:你怎麼去搶人家的玩具?)或要求孩子道歉,這類的孩子社會認知能力相對較差。提醒爸媽,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機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才能促進日後的人際關係。

接納情緒再協助釐清意圖
孩子在外跟別人發生衝突時,他的沮喪和生氣可想而知,往往會覺得對方是惡意的,請爸媽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並進一步幫助孩子釐清對方的意圖。等孩子情緒平穩後,讓孩子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對方可能的行為動機,一來可以幫助孩子從「行動線索」去推論「內在想法」,另外也可拓展孩子從多種角度思考的能力。

5~6歲的孩子多半有自己協調、處理衝突的方式,爸媽只需從旁觀察引導就好,讓孩子自己試著解決問題,爸媽不需要代替他討回公道,孩子會從爸媽的態度中學習什麼時候要據理力爭或誠懇道歉。

幫助孩子從第三者的角度思考
孩子瞭解對方想法後,爸媽也可將當下事件延伸到一般情況,讓孩子抽離當事者的角度,從第三者的角色,論斷面臨這種課題的當事者該如何做,問問孩子:「你覺得這種時候,該怎麼辦呢?」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爸媽應盡量引導孩子朝向建設性的方式,去面對和回應衝突的另一方。當孩子願意去考量另一方的想法和動機,就是化解衝突最好的開始。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