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接住孩子的情緒,一起成長

孩子成長中必然的一些演化需求、行為表現,如用哭鬧尋求協助、獲取父母注意等,是大多數父母會經歷的情緒教養問題,因此,理解孩子各階段的需求,是轉化困擾為促進情緒發展的重要契機。

專案諮詢/雷庚玲 台大心理學系所 副教授
文/編輯部綜合整理

情緒,是許多父母育兒經常討論的話題。孩子的每一個行為和反應,其實都有著他想要表達的情緒密碼。爸媽是不是都能讀懂孩子的心情?或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覺察他行為背後的小心機?為了協助父母面對孩子日常的行為與態度,進而幫助父母讀懂孩子的情緒,將育兒困擾轉換成促進孩子情緒發展的契機,信誼基金會在2021年9月間進行了網路「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針對0-8歲孩童父母分五個年齡層做答,共計9,093位父母,透過網路表達面對孩子負向情緒行為的看法和態度。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情緒表徵,爸媽不用過度憂心
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不同。初生兒父母的困擾大多來自嬰兒生理或情感需求的哭鬧,建議爸媽多觀察寶寶哭鬧的需求,便能適當的回應和處理,在這時期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陪伴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邁向獨立。

1~3歲的幼兒,語言、認知、身體動作和自我意識都在快速發展和建立中。這時期父母的困擾除了來自孩子的生理需求外,因孩子本身氣質、自主性與挫折忍受力因素引起的情緒反應漸漸顯著。2-3歲的孩子語言還不夠好,有些孩子情緒激動就會用尖叫、哭鬧,甚至偶有打人或丟東西等動作來表現,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達到目的,爸媽不用過度擔憂。又因這時期孩子逐漸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很多事想要「自己來」,但卻力有未逮。

部分父母會幫孩子打理好各種事務,因此孩子已習慣了父母幫他做很多事。建議父母在孩子自主性逐漸形成的階段,讓孩子自己多嘗試,不用擔心他力有未逮會做不好而制止或幫他做好,而是透過口語表達和動作示範讓孩子學會自己做。2歲左右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兼顧孩子的自主性發展,建立適當的行為規範,是這時期父母最重要的教養任務。

不要怕輸和失敗,從經驗中累積成功的養分
2018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OECD)做「國際閱讀素養評量」(簡稱PISA評量)時,同時針對15歲「學生害怕失敗指數」測驗,發現台灣學生在害怕失敗上,不論男、女學生都排名世界第一。在這次的調查數據中顯示,近六成3-8歲父母為孩子「碰到挫折困難就會鬧脾氣或放棄」而苦惱。顯示台灣孩子從3歲開始,挫折相關的負向情緒行為便是父母最大的困擾,並隨著進入學校團體生活而升高。這結果顯示不只孩子怕輸,爸媽也為孩子因挫折或怕輸鬧脾氣感到非常困惱。
這階段的幼兒正在學習適應團體生活和社會規範,建議爸媽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及早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這時期也是孩子建立自我概念的重要歷程,是社會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建議家長給孩子多嘗試新事物和練習個人發表的機會,不管是動手做或嘗試新事物,做不到或不喜歡,不用太勉強,在過程中讓孩子瞭解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可以繼續努力,哪些地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再試試看。多嘗試可以瞭解自己的能力程度和喜好,累積做不到、做不好的經驗,也更能正向看待挫折和失敗。

養男育女煩惱不同,同理孩子感受,多給耐心和支持
男孩因社會化發展比較慢,1-3歲的父母較會因男孩用打人、丟東西表達情緒、沒耐性及破壞玩具等而苦惱;3-6歲的男孩父母比女孩父母更在意孩子因挫折鬧脾氣、在意輸贏、反抗生氣、推卸責任的行為。建議要給男孩更多的耐心和支持,等待他成長,而避免嚴厲的責罰。當然父母也不能忽視或放任,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權利鬧脾氣而養成習慣。

相對女孩因社會能力發展比較早,比男孩能察言觀色,更在意別人的眼光,怕自己做不好、會怕生不打招呼;父母也更能感受到女孩因沒有玩伴而不高興、在意同學而傷心難過、會爭寵、在意旁人感受等等。建議爸媽可以早一點給女生社會人際的經驗和疏導。

爸媽攜手共親職,發揮所長接住孩子的情緒
孩子鬧情緒時,爸媽會怎麼處理?調查發現台灣的父母,多能用較正向、積極的態度回應。嬰兒期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哭鬧,較常用安撫情緒和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回應,特別是媽媽更擅長,而爸爸相對較媽媽常用忽視或淡化問題的方式處理。

隨著孩子的成長,爸媽面對孩子的情緒,常用積極的態度和孩子討論原因或解決方案,積極的和孩子說明行為的規範,或聚焦當下情緒、問題,舒緩情緒或解決問題,或鼓勵孩子面對情緒充分表達。其中媽媽較容易受到孩子影響而自己心情低落,爸爸則較易出現忽視或淡化問題、懲罰性的處理態度。

育兒過程中,父親擅長計畫、陪孩子做活動,相對不擅長處理問題,面對孩子的情緒也較直觀,甚至會採取處罰方式。建議父母面對孩子負向情緒來訪時,要能掌握自己的情緒,當一方心情低落,另一半要立即補位處理。若需適當處罰也要和孩子說明原因,避免負向言語或體罰造成孩子的傷害,事後也要記得修補親子關係。父母同心協力發揮特質和所長,在適當的時間點用對教養策略,一起接住、接好孩子的情緒。 

後記:
情緒這個議題不僅九千多位父母積極參與作答,部分父母事後主動回饋,因為這個調查對親子間的情緒互動做了一次深度的省思和檢討。對於台灣父母積極、負責的育兒態度,信誼親職團隊感動之餘,即將把這近萬位父母的參與和回饋,轉換製作孩子的情緒檢核表獻給更多父母,讓更多爸媽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和階段,隨時可以運用信誼好好育兒網站檢核表,更積極的了解孩子並掌握孩子的情緒發展。

【延伸閱讀】
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 
親子好互動,孩子好情緒

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研究背景                                                             
●有效樣本數:9,093份 
●調查期間:2021年9月1日~10月6日
●調查對象:0-8歲父母;以網路分五個年齡問卷調查。
●受訪者:母親佔90%。年齡30~40歲71%。大學以上學歷87%。已婚同住93%。
●孩子背景:53%男孩。年齡分布0~未滿6個月8%、6~未滿12個月11%、1~未滿3歲31%、3~未滿6歲35%、6~未滿8歲15%。
●家庭背景:雙薪家庭63%。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45%未滿5萬元、45%介於5~10萬元。57%居住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各約佔20%。

 


 

情緒教養必讀手冊
讓父母輕鬆掌握情緒教育的趨勢、觀念與實務

【情緒特刊】接住孩子的情緒─在生活中涵養好EQ 

《接住孩子的情緒》特刊免費贈閱,內容包含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負向情緒、活躍孩子的情緒智商、在生活中涵養情緒力等,從觀念、態度到方法,讓家長、老師和照顧者對情緒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協助孩子涵養好EQ,也達到自我的調節
免費索取 https://reurl.cc/Y9Xb24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