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鬧、發脾氣,都有行為背後想要傳遞的訊息,情緒無關好壞,是孩子表達、呼喚爸媽愛和幫助的方式。一起跟著信誼年度大調查,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理解孩子和爸媽育兒的感受,擁抱親子好情緒!
哇哇大哭地 我來到一個陌生的世界
只有你們溫暖的懷抱 可以依靠
恍惚記得的,是你們的聲音 還有媽媽的味道
我會餓,要吃喝nei nei;我要睡,而且睡很多,因為
我要長大、長大
肚子餓了,尿布溼了,我大聲地哭
我不會說話 只會哭,哭 是我對你們的呼喚
會冷、會熱,會生病,麻煩的小東西
還會半夜醒來,
你們很愛我 我知道,但麻煩也讓人心煩
我又想睡了,我不要吃、我不要玩
我哭鬧,不是不乖,是我真的真的很想睡
我要快快長大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和反應,都有著他想要表達的情緒密碼。爸媽是不是都能讀懂孩子的心情?或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覺察他行為背後的小心機?信誼基金會「親子情緒互動大調查」,針對0-8歲孩童父母分五個年齡層做答,共計9,093位父母,透過網路表達面對孩子負向情緒行為的看法和態度。
調查發現,不同年齡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困擾不同。初生兒父母的困擾大多來自嬰兒生理或情感需求的哭鬧;1~3歲的幼兒漸漸顯現因氣質、自主性與挫折忍受力因素引起的情緒反應;3歲後幼兒隨自我意識發展與團體生活適應,帶來的友伴相處、社會情緒,以及因比較和競爭帶來的困擾漸漸顯著,困擾0~未滿8歲幼兒父母的情緒行為分別是
閱讀全文信誼基金會特別邀請專家、學者、醫生、心理師,共同解讀問卷、分享觀點、提供解方,並編纂《接住孩子的情緒》特刊免費贈閱,內容包含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負向情緒、活躍孩子的情緒智商、在生活中涵養情緒力等,從觀念、態度到方法,讓家長、老師和照顧者對情緒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協助孩子涵養好EQ,也達到自我的調節。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特質,為讓爸爸媽媽更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親子練習從日常中涵養孩子的情緒能力,練習調節教養育兒的壓力與情緒,邀請爸媽一起參加「信誼專家講堂-情緒系列講座」,讓親子都能擁有好情緒!
知識永遠可以學習,但是一個不會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卻會挫折一生。為了讓爸媽更瞭解孩子的情緒發展,信誼特別邀請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演講,以腦科學研究說明大腦的情緒機制運作,告訴父母如何在情緒引導的最佳時機做好孩子的情緒教育。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感受,但情緒智商(EQ)卻需要學習才會成為一種能力。情緒教育系列講座第一堂由洪蘭教授開講,線上共有將近七千人觀看,第二堂邀請資深臨床心理師呂俐安主講,帶父母先從情緒的發展認識開始,告訴父母情緒教養的關鍵技巧,用一套完整的情緒教育概念和遊戲,讓父母Step by Step教出高EQ的孩子。
疫情嚴峻,相信很多家長都很焦慮,除了保重自己和孩子的身體健康之外,也別忘了照顧自己的心情。5/21(六)邀請曾心怡心理師線上演講,告訴父母如何靜下心來,學著區辨自己的情緒與對孩子的期待,傳授大人的情緒管理術,教你自我覺察,做好育兒的心理調適!
研究指出,透過「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心情,除了釋放負向情緒之外,也能讓孩子學習適切表達,進而引導孩子發展出正向調節情緒的能力。閱讀專家葉嘉青老師,從情緒發展角度出發,帶領父母透過閱讀提升孩子情緒力,一起來探索孩子的心靈。
社會情緒學習(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是情緒教育的一種,包含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處理壓力、同理與社交能力。駱郁芬臨床心理師從兒童社交能力發展,教父母如何帶領孩子學習人際互動關鍵能力與社交技巧。
情緒發展有個別差異也有後天環境因素影響,緩解孩子情緒行為問題的第一步─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情緒表徵,爸媽是不是都能讀懂孩子的心情?0~6歲嬰幼兒社會情緒發展小檢測,幫助您了解孩子的情緒發展,讀懂孩子的情緒,將育兒困擾轉換成促進孩子情緒發展的契機!
孩子的情緒問題怎麼解?解開孩子的情緒密碼有方法!
從家開始的情緒教育,建立良好親子互動,培養孩子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