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師帶你玩出情緒力

嬰幼兒的情緒就像是颱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若是常常讓情緒高張而未妥善處理,就好比是在木板上釘上釘子又拔下來,總會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幼教老師在幼兒園常用的圖解、圖卡、圖畫書和情境角落布置方式,爸媽是不是也能在家裡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呢?

文/許琳翊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兼任講師

玩遊戲解情緒,家庭和學校動起來
從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正式生效以來,情緒教育已經不是個別家庭的事,在幼兒園裡會透過日常機會教育、課室管理、繪本延伸、藝術創作等不同途徑,協助孩子提升「情緒覺察與辨識」、「情緒表達」、「情緒理解」以及「情緒調節」四項情緒能力。這些專家實作後的課程或活動,除了園所進行外,有些也非常適合在家庭運用。

圖像化,讓情緒覺察與辨識更容易
對孩子來說,要能精準覺察與辨識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需要練習。除了表情外,生理感覺、心理感覺和外顯行為,三個面向都是辨識的參考;生理感覺如面紅耳赤、心理感覺像是焦躁不安,外顯行為除了喜怒哀樂,還包含握拳、摔東西或是手足舞蹈等肢體語言。每一個孩子會因特質和情境,展現出不同的強度和正負向,家長可以在有情緒事件發生之後,帶著孩子製作「家庭情緒卡」,讓孩子練習、感受覺察自己的情緒。

家庭情緒卡這樣做
1.陪孩子畫出情緒來時感受到的生理、心理感覺,還有當下表現出來的行為。
2.畫下當時的情境。
3.卡片內容用顏色符號或1-10標記正負強度,呈現情緒細節,並加上日期。
4.之後可將相似的情緒反應彙整在一起,合併成專屬於自己家庭的「情緒生活情境大書」。


說出來,必要時讓地雷卡輔佐表達
能發現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之外,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同樣重要。事件發生時可鼓勵孩子試著用「我看見……我覺得……我希望……」句型說出感受和想法,並表達解決情緒的期待,如果孩子說不完整也沒關係,願意主動說出已經很值得讚許;例如:「妹妹弄亂我的作品……我覺得很難過……我希望妹妹跟我說對不起。」情緒較為內斂、遇到事情往心裡藏的孩子,容易讓人忽略他們的需求;當孩子說不出來時,試著加入中介物來輔佐表達,幫助彼此注意到在意的事情,降低高張情緒發生的機率。情緒中介物可以是玩偶、牌子或自製的「地雷卡」,情緒風暴啟動前,孩子拿出中介物,爸媽就能警覺自己可能踩到了對方的「地雷」。

地雷卡這樣做
1.準備厚卡紙,畫上地雷的造型。
2.找個舒適的地方,讓孩子將容易引發情緒波動的事件畫在地雷中。可隨孩子喜好畫成火山爆發、表情等。
3.事件發生時可隨機運用地雷卡。
4.爸媽也有屬於自己的地雷卡,必要時用來冷卻情緒。


透過圖畫書,找出主角情緒轉折的關鍵
情緒理解主要是幫助孩子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而非聚焦在激烈的反應上。圖畫書經常運用在情緒引導,但如果期望孩子立即從書中「得到教訓」,進而改變不當的情緒反應,可能會適得其反。平時閱讀時,可以不經意地問孩子:是什麼事件讓主角很開心或很傷心?主角如何看待這個事件,讓他產生這樣的情緒反應?讓孩子有機會客觀的解讀圖畫書中情境與主角心境間的關係。這些對話可以自然融入平時的閱讀時光;爸媽也可以陪孩子玩「情緒心電圖」,將感受畫下來。

情緒心電圖這樣做
1.閱讀後,拿一張紙陪孩子畫出角色的情緒折線圖。
2.每個轉折點,可以對應圖畫書中的事件轉換往上畫或往下畫。
3.折線的高低可以對應「情緒強度」和「正負向情緒」,線越高或越低表示強度越大。
4.完成後夾在書中,下次閱讀時再看一看,說不定又有不同的想法。


布置家中的情緒角落,調節與緩衝情緒
如何用各種策略來改變負向或過度高張的情緒,是情緒能力中最難的環節,最大的關鍵是我們「看待這個事件的想法」,例如積木被撞倒了,有的孩子無所謂,但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是地雷。爸媽要處理的核心是幫助孩子「轉念」。例如在家中常設一個安靜溫暖的情緒小區,讓孩子在情緒高張時可暫時躲避,也可以在扮演有能力的人,陪伴小玩偶度過難關。協助孩子找到心理安全的位置,才有後續討論思考的空間。

情緒角落這樣規劃
1.找出家裡可躲藏的空間,用舒服的抱枕或小帳棚布置。
2.擺放一些扮演玩具,如柔軟娃娃或是自製玩偶和情境道具,讓孩子抒發扮演與陪伴。3.爸媽也可以用扮演道具和孩子對話。


在情緒能力養成的這段期間,爸媽絕對不要隨著孩子的情緒風暴起舞,錯過陪伴孩子練習的契機。幼兒階段是人格養成很重要的階段,若家中能保持實踐情緒活動的習慣,你會發現,孩子曾幾何時已經是一個情緒穩定、又能自助助人的溫暖小孩,也許哪一天,幫助你走出情緒風暴的,就是你陪伴過的孩子!

【延伸閱讀】
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 
親子好互動,孩子好情緒


 
情緒教養必讀手冊
讓父母輕鬆掌握情緒教育的趨勢、觀念與實務

【情緒特刊】接住孩子的情緒─在生活中涵養好EQ 

《接住孩子的情緒》特刊免費贈閱,內容包含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負向情緒、活躍孩子的情緒智商、在生活中涵養情緒力等,從觀念、態度到方法,讓家長、老師和照顧者對情緒教育有更多的了解,協助孩子涵養好EQ,也達到自我的調節
免費索取 https://reurl.cc/Y9Xb24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