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說故事加強表達力

學齡前孩子的語言速度進步是非常快的,孩子約3歲開始會用形容詞或副詞,句子的變化及複雜度程度也逐漸增加;4、5歲時,可以流利地跟別人對話、敘述事物;6、7歲左右,大多數兒童語音已發展完成!爸媽若想要孩子語言發展得更好,可以多讓孩子練習說故事。

3、4歲的孩子常是聒噪的小人兒,對已經能感受語言趣味的他們來說,編說故事是一種自娛娛人的樂趣。

喜歡玩語言的年紀

從3歲開始,孩子的語言能力便快速發展。爸媽可以留意到,他們講出的句子越來越長,也能很快學會新詞的意思,並感受到使用語言的樂趣。因此,常看到他們因為自己講出的童言童語,笑得東倒西歪,比如:「媽媽,貓咪也想要吃飯糰耶!」

在這個喜歡「玩」語言的階段,爸媽不妨邀請孩子講故事給你聽,一起發揮想像力來編說故事,讓孩子在說故事中熟悉更多句型,練習表達的能力。編故事是一種探索、想像與創造的過程,對孩子而言,編說一個完整有趣的故事,涉及許多能力的發展。首先要具備足夠的字彙量,以說明故事的細節;還要有邏輯能力,把故事的開頭、中間、結尾仔細連貫;最後,還要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生活經驗轉換成故事情節。

多鼓勵 讓孩子開始編故事

當你請孩子說故事時,他可能會不知從何開始,這時可以給他一點鼓勵,試著幫他起個頭:「有一天,有一隻小兔子想要離家出走,然後呢??」或一起玩故事接龍的遊戲,讓爸媽編一段、孩子編一段,輪流把故事說完,這都是讓孩子開始說故事的好方法。

這裡也要提醒爸媽們,不要期待孩子剛開始,就能把故事說得很完整。其實,就算是大人也很難即興地說故事,何況是孩子呢?因此,當孩子編出來的故事不合邏輯、東拉西扯時,爸爸媽媽可試著多問一些問題,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把故事串起來。不過也不要去主導故事的走向,或給孩子太多的框架與限制,應該讓孩子自由使用他的想像力。

爸媽要先成為愛編故事的人

聽孩子說故事,是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一個辦法。在引導孩子編說故事時,爸媽要樂在其中,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喜歡編故事的人。在跟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把故事情節一個接一個說出來後,你或許會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有意想不到的發展呢!

小技巧:用圖卡引導說故事

編說故事時,孩子若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可轉變為故事題材,不妨先讓孩子應用《我會說》故事圖卡(信誼出版)此類資源,利用有因果關係的連環畫,引導孩子看圖說故事,讓孩子在一個基本的框架中將故事說完整,同時培養理解事物的能力。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