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入侵烏克蘭,不僅讓成年人緊張,聯想到台海危機,對於生活經驗和獨立性不如成年人的孩子,也無可避免看到新聞播放的畫面或聽到大人討論。面對殘酷的戰爭事件,爸媽和老師如何從旁引導孩子理解或協助安撫呢?
江秀雪 輯譯
美國心理學家針對戰爭事件,提供了以下建議,可以幫助學齡前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調節恐懼和擔憂。
1.爸媽先做好心理建設。盡量讓心情平穩,否則孩子看見大人憂心,會讓他們更加害怕。
2.依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假想他可能會問的問題和答案。主動開啟戰爭話題,不要處於被動或是迴避的角色,也可以問孩子有沒有跟他們的朋友聊到戰爭或是其他問題。
3.不需要避開「戰爭」兩個字。跟他們強調烏克蘭是個很遠的國家,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安危,不要擔心。雖然這是一個現在困擾全球的問題,但是烏克蘭人彼此幫忙,很多國家也提供協助。
4.如果有親友住在烏克蘭,不要跟孩子保證絕對沒有事。跟他們說我們正盡量保持聯絡,他們也盡量躲在安全的地方。
5.告訴孩子,他們也可以幫忙。依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的建議,比如畫圖做愛好和平的海報,開始募捐零錢或物資到合法大型機構,像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或是 Voices of Children。重點是,把「擔心戰爭」轉成「我們能夠為烏克蘭做什麼?」的話題。
6.不要讓電視整天開著停在新聞頻道。現在資訊發達,24小時新聞以及社群媒體整天報導,爸媽最好轉移焦點至其他節目或活動,也要小心孩子有沒有接觸到不實報導的網站。
7.尋求專業協助。發覺孩子有需要時,可以連繫學校輔導室或是心理師,或者尋求其他親友協助。這段時間,請注意孩子是否有巨大的心情起伏、情緒困擾、睡眠或飲食習慣改變、或是突然觀看更多暴力方面的影片跟遊戲,若是,請盡快求助小兒科醫師或是心理醫師。
■資料來源: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