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燕慈︱台大醫院營養師
孩子胖不胖,與爸媽觀念有關?
身為兒童的家長,一定要釐清的三個觀念。
1.「小時候胖,長大不一定會胖?」-肥胖兒童,成年後更高達7成以上,依舊肥胖。
2.「肥胖就是天生遺傳的?」-遺傳只是部分因素,後天因素才是關鍵。
3.「兒童肥胖與成人肥胖防治和治療是一樣的?」肯定不一樣──兒童會長高,採取策略不相同。
兒童肥胖防治三大策略方針
一、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學習正確的營養知識-均衡飲食、食物紅綠燈
透過飲食行為測量表,檢測孩子的飲食行為是否有偏差?根據研究調查肥胖兒童不良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不規律、愛吃高糖高油的零食、吃飯速度太快(狼吞虎嚥)、攝取過多的含糖飲料、偏好速食食品、青菜吃太少、喜歡睡前吃東西、習慣吃飯邊看電視、把食物當成獎勵品或抒發情緒等。導致肥胖的原因雖然複雜,但若藉由營養師和醫療專業團隊的評估,仍可順利對症下處方喔!
父母陪著兒童認識食物的分類,透過學習「食物紅黃綠燈」的營養知識,辨識各類食物所含有的熱量和糖油鹽份,培養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同時,還需要學習認識六大類食物、均衡飲食以及孩子真實需要的份量,讓兒童學會外食的時候,也能挑選自己的健康食物餐盤喔!(請參考下列圖片說明)
依據食物所含有的糖油鹽、熱量和營養素,對健康的影響,以簡易的方式,區分為紅黃綠燈食物,強調避免攝取過多糖、油脂和低營養食物(如含高果糖的玉米糖漿飲料、高糖高油的糕餅點心和速食類的炸物、高鹽的醃漬食物等)。
二、養成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
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2018年所發表的「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要從事60分鐘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包含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及骨骼負荷活動,促進新陳代謝,以降低肥胖的機率。運動的好處,除了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還包括增進學業表現、增加自信、人際互動能力、促進神經骨骼肌肉和心血管系統發展、增進控制焦慮及憂鬱的能力、促進睡眠、提升免疫力等。
三、培養健康充足睡眠的習慣
兒童的睡眠時間和品質,當夜晚睡眠不足,會造成白天嗜睡、疲勞和活動力低落,並影響體內荷爾蒙分泌及對能量的調控力,進而影響生長發育。培養健康充足的睡眠習慣,可改善因睡眠障礙引起的代謝症候群,減少多餘的熱量攝取,降低肥胖的風險。有研究發現2.5到6歲的兒童,每天睡眠時間小於11小時者,肥胖發生率為每天睡眠時間大於11小時者的2.9倍。因此,依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建議,6至12歲兒童每天睡眠時間為9-12小時,青少年則需要8-10小時的睡眠。
結語
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飲食、運動、睡眠,是兒童肥胖防治三大關鍵目標。首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攝取符合生長與發育所需的熱量、蛋白質、脂肪與醣類及其他微量營養素等,藉由學習均衡飲食、食物紅綠燈和細嚼慢嚥的營養知識。同時,配合規律運動,積極培養運動能力(有氧運動和肌耐力訓練),並限制螢幕電玩時間每天少於2小時,最後絕對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需要再進一步經由整合性醫療團隊的介入治療,以制定個別化健康行為與體重目標,執行健康飲食計畫,的確更能達到有效和良好體重管理。期盼父母以及家庭成員一起動起來,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生長,好好把握「轉大人」的黃金期,讓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遠離肥胖和慢性疾病吧!
本文出自«新肝寶貝 vol59»,由「
財團法人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