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手,把家變清爽


面對襖熱暑氣,爸媽和孩子不但要打理體內,也要關注體外環境,做到裡應外合。透過小小的迎接夏日儀式,把家作一點改造,不但能調節心情,也讓孩子感受到不同季節在家中的變化,成為對家與生活的另一種記憶。

1.換季時間,串起夏日記憶
家中的「換季」舉動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生活學習,一方面可讓孩子體會到夏天環境和景物上的變化,一方面也從實際操作中,理解了爸爸媽媽如何打理一個家,比如說:換上清爽的涼蓆、久藏的東西啟用時要先清理、趁機檢視家中物品並重新收納、收拾厚重的被褥和衣物時也要先徹底清洗和曝曬⋯⋯,而孩子在參與整理的過程中,也多了學習家事和發揮創意的機會。此外,夏天必吃的「媽媽牌點心」,不論是綠豆湯、愛玉或仙草,沁涼的滋味都會讓夏天的印象特別深刻。

2.掌握冷暖色系,營造空間感
顏色能轉換心情,夏天很適合採用藍綠自然風的色調,白色更是非常好用的百搭色調,能營造出清爽的視覺效果。一般而言,藍、綠、紫是冷色系,有加大空間的感覺;紅、黃、橘是暖色系,有擁擠感。暖色系若色彩愈淺空間感愈寬闊;空間感增加,在視覺上也有降溫效果。爸媽可參考這些基本概念來更換家中的床單、窗簾或椅套、沙發套,用局部的改變創造出新的空間感。

在動手改造之前,爸媽可先想想自己和孩子的喜好,以最愛的色調為基底,再放入流行元素,比如:象牙白的牆上,加上鄉村風的壁貼;而遊戲空間用活潑的色彩或孩子喜歡的圖案,會令他更樂於獨處於其中;讓孩子自己畫圖妝點牆壁也是好辦法。

3.善用身邊小物,喚起清涼感受
長時間待在家中,如果爸媽想用比較環保、自然的方式降溫,只要運用生活小物件,也能達到不錯的效果喔!

(1)用簡單的玻璃瓶子或是小杯、小皿,裝上一些清水,擺放幾塊小石頭或是插入鮮花,就能帶來賞心悅目的沁涼感受。
(2)用之前旅行帶回家作紀念的竹筒或籐編小物,布置在家中一角,大自然的材質讓人回味起當初旅行時的暢快,心情自然也沉靜下來。
(3)家中窗櫺掛上一串風鈴,當夏日薰風吹拂,引導孩子聽著悅耳鈴聲、看著風鈴輕搖,一時之間也就神清氣爽。
(4)夏天大人和孩子的食欲通常會差一些,運用簡潔或趣味設計的餐具,增加新鮮感,讓食物也有了清涼的感覺,吃起來更覺得可口。

4.綠色植物讓家降溫,空氣又清新
許多綠色植物不但賞心悅目,能調節室內空氣達到降溫效果,而且植物的葉片還可以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或新家具的揮發性氣體。

比較常見的一般住家綠壁植物有薜荔、蔓綠絨、爬牆虎等,可攀附牆壁表面。這些爬牆的綠壁植物根部只淺淺地攀附牆面,不會傷害結構,兼具美化與節能的作用;不過爸媽也要留意,如果家中牆壁已有縫隙,建議先補好再種爬牆式的綠壁植物。

改用垂墜式植物,例如:長春藤或黃金葛既可爬牆又能垂墜,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黃金葛對降低二氧化碳和蒸散甲醛的效率很好,很適合擺放在家中淨化空氣。此外,若家中有庭院,還可考慮種百香果或絲瓜、苦瓜這類蔓藤式植物,既可讓屋子降溫,還有果實可採喔!

開窗?關窗?怎麼做比較涼快?
室內的門窗大開是不是一定比較涼快呢?其實,夏季白天室外的氣溫相對較高,如果在高溫的時段將門窗大開,戶外強烈的陽光和熱浪就會直接湧入室內,反而會造成室內的溫度迅速飆升,但門窗緊閉又不利通風與散熱。最好的方式是利用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刻開啟門窗,讓空氣流通,白天溫度上升後最好能關閉部分門窗(尤其是陽光直接照射到的房間),正午最高溫的時候,若有窗簾可拉上,這麼一來,室內的溫度往往能比戶外低上攝氏3∼4度。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