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親職倦怠?讓自己和孩子都更快樂!

現代育兒充滿挑戰,許多父母經常感到精疲力盡,甚至產生焦慮和無助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親職倦怠的影響,學習實用且有效的方式,找回育兒最初的喜悅。



文/信誼編輯群

陪小孩睡覺、叫小孩起床、陪玩、陪讀、做不完的家事……無論有沒有工作,許多父母在日復一日的育兒生活中感受到精疲力盡。雖然它還沒有正式的醫學診斷,但這種親職倦怠現象已經引起許多專家的注意。

研究發現,親職倦怠的父母可能會有憂鬱、焦慮、酗酒及不當育兒問題(包括對孩子言語或身體傷害),而這些不當的對待會使孩子容易分心、與同儕衝突、感到悲傷或不快樂,顯然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當父母察覺自己陷入親職倦怠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找對人傾聽,釋放內心壓力

跟身邊信得過的朋友聊聊,或是參加支持性的父母成長團體吧!或許就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有很多父母跟你一樣。通常只要能把心情說出來,即使不能改變什麼現狀,就會覺得好過多了。但是,要慎選你分享的對象!如果找錯人,或是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貼文,也可能會得到一些不必要的批評或建議。假如不知道可以找誰訴說,專業心理師也是很好的選擇。

調整心態,找回快樂的自己

父母也是人,別再要求自己完美無缺。當父母倦怠的徵兆已經開始出現,別再用「應該」等有壓力的字眼,「我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我應該要懂得控制我的情緒」……深吸一口氣,停下來覺察自己現在的情緒如何?是什麼想法造成這些情緒?

舉例來說,你可以從自己緊繃的身體、提高的音調,發覺自己正非常焦慮。原因是「已經七點了,還沒有做好晚餐」。你覺得自己「應該要七點左右就把晚餐端上桌,來維持家庭的規律作息,如果沒有做到,就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但冷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期待或許也不是家人需要的;比起準時吃晚餐,他們更期待晚餐時有平和從容的氣氛。坦然接受不完美,給自己多一點關愛和支持吧。

伴侶同心,共同承擔責任

別再事必躬親,把需要分攤的事情說出來。畢竟家事就是家人的事,和你的另一半討論如何互相支援照顧孩子的工作。當你覺得需要的時候,請親戚、朋友、褓姆或公辦的臨時托育服務照顧,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閱讀、運動、放空、小旅行都好,享受一下獨處的時間,即使只有短暫的休息也可以幫助紓解壓力。夫妻兩人也可以不定時來個約會,重溫一下兩人世界的甜蜜!這樣除了可以平衡身心壓力外,也有助於增進夫妻之間的感情,良好的夫妻關係,能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放下待辦事項,適時為自己鬆綁

記得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設定明確的界限,把公事留在辦公室吧!回家後,別再抱著手機或電腦不放了,腦中運轉的思慮也放下,保留家庭的時間給自己與孩子。如果不想花力氣陪玩或讀圖畫書,單純和孩子擁抱幾分鐘也很好,透過肢體接觸,可以重新感受親子之間的溫度。當父母懂得為自己鬆綁,放下待辦事項,試著重新與孩子連結,親職倦怠感才有可能漸漸遠離。

透過這些方法,相信可以幫助父母更有力量面對育兒生活,在家庭中找到更深的滿足與喜悅!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