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遊戲自主權的孩子,憂鬱指數大幅下降!

天下的爸媽都是一樣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順利的長大,因此在認為孩子玩的遊戲可能陷入危險時,往往直接就阻止。不過,爸爸媽媽知道嗎?孩子無法自由隨意地玩樂,長久下來,心理健康反而會出現危機。


編譯/江秀雪

缺乏「自由」玩樂的機會,讓孩子心理不健康
近期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沒有遊戲獨立自主權,容易造成孩子焦慮、憂鬱、甚至自殺指數上升。美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指數,在2021年達到高標,雖然有許多外在因素,如新冠肺炎疫情,但是研究指出「小孩缺乏可以自由玩樂的機會」才是主要原因。
 
其實,讓孩子自主的遊戲,一方面也是訓練他們長大後所需要的「自覺力」,包含讓他們自覺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值得被信賴而激發責任感,有助他們對家庭、對社會等外在世界付出貢獻,而不是只是在小小的校園裡面當乖學生。
 
遊戲時間變少了,危機處理力跟著降低
研究也指出,孩子趁大人沒注意「偷偷」參與具危險性遊戲的情況也變少了,如爬上很高的樹,可以幫助孩子減少懼高症及增加危機處理能力。可見當遊戲自主權被剝奪之後,危機處理能力自然跟著降低。
 
自主遊戲減少的相對效應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增加,功課也變多了」。在1950至2010年這段期間,美國孩子上學時間平均增加五周之多,本來是即使上了小學功課也很少,甚至沒功課,現在則是讀幼兒園開始就有功課了。在2014年,平均每天的下課時間只有26.9分鐘。
 
遊戲,是孩子最直接的快樂來源
孩子的自由時間就是遊戲的時間,遊戲也是孩子最直接的快樂來源。上學時間增加、課業壓力變大,不僅僅是遊戲時間減少的危機,還會衍生害怕功課做不完、考試考不好的壓力。
 
有別於新冠肺炎疫情,這種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無法馬上被看見,加上很多時候完全是出自父母的過度保護,想要阻止更是難上加難。然而,父母仍必須有所警覺,適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慢慢歸還他的自主遊戲權,長時間下來,將能發現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資料來源│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