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來臨,父母必須做的四件事

針對美國青少年的研究指出,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面臨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包括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問題。許多爸媽深知網路的不良影響,也很努力想要限制孩子使用的時間,但限制時間往往只是治標不治本。邀請您換個角度,思考如何以終為始、珍惜共處的家庭時光,讓親子之間不再出現數位媒體拉鋸戰!



社交媒體影響心理健康,更讓人懶得思考

近年來,新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專家也提出不少的警訊。針對美國青少年的研究指出,12-15歲孩子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平均時間為3.5小時,而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包括憂鬱症(增加9%)和焦慮症(增加12%)。

又如,大數據和過濾泡泡的作用,可能導致人們處在同溫層中,眼光變得狹隘;當AI成為我們得力助手的同時,也可能讓人愈來愈少動腦思考。這些警訊,想必家長們聽到都不想聽了。

許多家長最困擾和無力的是,明明知道界線設定及規範很重要,但孩子就是一直吵著用手機。規定一天只能用30分鐘的手機或平板,但孩子一用就停不下來,或是沒辦法用手機時在屋子裡吵吵鬧鬧讓大人很頭痛,最後只好屈服!

以終為始,不再盯孩子掛網幾分鐘
為了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借用主意婚姻家庭事工發展協會祕書長梁婉華的觀點,以「以終為始,珍惜共處」為主要的教養方針,提供爸媽參考。梁婉華秘書長多年來研究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她認為,首先要請爸媽認真思索這個問題:
 
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怎樣的人?
我們想要有什麼樣的家庭氣氛?

例如,我們希望當孩子十八歲成年時,能成為熱愛生命、熱愛社群、願意為自己負責的人。回到當下,應該做些什麼來達成這個目標呢?

梁秘書長建議,要達到這個目標,家長在3C使用上應以身作則,並採取以下四個重要行動:

一、從自己開始不做低頭族
在這個3C充斥的時代,爸媽更需要以身作則,將手機放下,投入更多時間與孩子和配偶互動。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記憶中的家庭風景,不是大家各自玩手機的話,請抬起頭看看身邊的家人,聽他們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吧。不在乎時間長短,只要這段時間當中,爸媽適度關閉自己的數位世界,進入現實生活中,這對於建立健康的親子與夫妻關係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創造專屬你們的回憶
其次,家庭團聚的時光有時候需要刻意經營,共享相同的興趣,例如看書、踢足球、玩桌遊或做點心等,創造屬於全家人的美好回憶。需要的話,您可以帶著全家人一起整理居家環境,使客廳或餐廳有乾淨清爽的空間,確保每個人更享受相聚的家庭時光。

三、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
為了培養孩子在真實社會中的適應能力,讓他們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連結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可以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適合他的活動,如此,孩子不僅能夠拓展不同的興趣,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社交技巧,更深入理解和適應社會。當他在實體活動中與人有好的連結,未來就不需從網路遊戲或社群媒體中獲取歸屬感和自信。

四、堅持立場原則一致
最後,夫妻(或家中的成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必須保持一致的立場和原則。這需要大量的、不斷的溝通,來確保每個家庭成員都理解和接受這些原則。當家庭成員的教養理念一致時,對孩子的教導將更有影響力,也更容易得到他們的合作與尊重。爸媽也需要讓孩子理解規範背後的原因,讓他們學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親子衝突。

親子關係才是圍堵3C的絕招
再次強調,所有的教養方法都只是工具,要幫助孩子有效控制3C的使用,前提是必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親子關係處於緊張或疏離的狀態,孩子可能無法理解或接受爸媽的教育原則,也不會配合我們所訂立的規範。

因此,在期望孩子少用3C之前,爸媽需要先花時間經營親子關係,而且任何時候開始努力都不嫌晚。在教養孩子這條路上,我們要記得最終的目標,帶著這樣的期許,為孩子們打造一個溫暖的家,好讓他們可以免於3C的誘惑。

資料來源:主意婚姻家庭事工發展協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