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夏日皮膚健康全攻略:4種常見熱天皮膚問題+5個照護要領

夏季悶熱氣候及戶外活動變多的影響,寶包的皮膚容易出狀況,本來皮膚就不好的,可能會變得更嚴重。以下特別為爸爸媽媽整理夏日嬰幼兒常見的皮膚問題及保健的要訣,希望讓每個寶寶都能擁有健康的好皮膚。



文/周怡宏(資深兒科醫師、信誼好好育兒網專欄作家)


臨床上,嬰兒肌膚問題有八成來自外界刺激。也就是說,寶寶的皮膚問題,大多數是由物理因素、感染或過敏所引起,原因從乾燥、潮溼、衣物過多、出汗多、晒傷、昆蟲叮咬及各種感染都可能發生。

夏日常見的皮膚問題
◼ 晒傷:不只皮膚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燒、頭痛
陽光對身體的破壞,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其中,急性破壞就是平日所說的晒傷,皮膚會出現帶紅、疼痛、脫皮、起水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發燒、頭痛等情況。
 
陽光中的紫外線會破壞皮膚的組織,減慢皮膚的新陳代謝速度,若在嬰兒時受到嚴重持續性的晒傷,更會增加患皮膚癌的機會,也會形成中老年時的較多皮膚皺紋。

◼ 汗疹(痱子):過度搔抓恐造成細菌感染
不同部位的汗腺導管阻塞,造成的汗疹(痱子)類型也不同,例如,顏色發白的淺表泡疹性白痱子,通常分佈在額頭、頸部、胸背部及手臂內側;紅色小丘疹的紅痱子可融合成片,分佈在臉頸胸部及皮膚皺摺處,有癢感與及灼痛感;更嚴重的,會出現針尖大小的小膿。

汗疹是寶寶常見的夏季皮膚問題,是因為大量且持久的出汗,造成汗管閉塞而引起。汗疹通常在溼熱的夏天容易反覆再發,但發作頻率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但家長要注意避免寶寶因為癢而去搔抓,導致次發性的溼疹化或細菌、念珠菌感染。

◼ 溼疹:高溫度、高溼度、出汗,加重症狀
溼疹發生80至90%為外因性。小部分的內因性溼疹,主要是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是負面情緒等心理變化所引發。
 
外因性尤以不當的保養品、塵、花粉等所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皮膚炎為主,其他如物理因素、化學因素、機械外力因素、藥物過敏與食物過敏都可能引起溼疹變化。

罹患溼疹時,皮膚會先發生腫脹、潮紅,接著產生顆粒狀突出的疹子和小水泡,有時水泡破潰造成糜爛,或組織液滲出造成患部溼潤,皮膚顯得肥厚而無彈性。炎熱、溼度及出汗都足以使溼疹在夏季時惡化,而讓寶寶躁動不安及劇烈搔抓。

◼ 昆蟲叮咬:夏日最常見的蟲蟲危機
臺灣地處亞熱帶,是昆蟲成長的最佳溫床。通常皮膚在遭遇叮咬時,會因為昆蟲種類不同,出現不一致的臨床變化,反應也會因個別體質差異而有程度上差別。 
蚊蟲種類 皮膚症狀或說明 
蚊子 叮咬後會有立即性的膨疹和紫紅色的斑點,常在數日內消失,但少數體質過敏的幼兒則可能引起劇烈發炎反應,且紅疹持續較久。
隱翅蟲 是種小昆蟲,喜好棲息在草叢中,主要在夏季出沒,能爬行也能飛行,尤其陰雨或溼熱的天氣最多見。蟲子在人體曝露部位爬行而造成線狀、斑片狀或混合型的浮腫性紅斑,有灼熱及刺痛感,在24小時左右開始出現水、膿及潰爛變化,在三至四天後乾涸,並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癒。
跳蚤 常叮咬寶寶的下肢,引起極癢丘疹或有水皰形成,且常抓到皮膚潰瘍甚至感染,數日後皮疹出現的範圍擴大,且不限被叮咬處,包括衣服覆蓋處也會出現疹子。

寶包夏日皮膚保健注意事項
小寶寶的夏季健康保養重點就是-皮膚,平日應保持皮膚的乾燥清爽,出門時則應著重防晒及防蚊。以下這些皮膚保養要領也很重要:

◼ 涼爽環境和適當穿著
嬰幼兒本身的排汗及熱調節能力不佳,再加上旺盛的新陳代謝作用產生大量的熱與汗,容易造成汗疹和溼疹的惡化。 

為了避免寶寶大量流汗,保持環境的舒適涼爽以及空氣通暢就非常重要。平時的衣物應以純棉質、輕薄、吸汗為主,千萬不要包得密不透氣。
 
TIPS!嬰幼兒皮膚出狀況的3個NG照護
1 過度清潔導致皮膚乾燥:當寶寶被包得很多很緊,又悶又熱,因此才悶出皮膚問題;或是照顧者一天多次用溼紙巾、清潔劑清洗嬰兒的小屁股,以致皮膚過度乾燥,使得小屁股發紅起疹。
2 包得像肉粽一樣:傳統觀念總以為寶寶怕冷,所以把寶寶包得像肉粽一樣,其實很容易造成皮膚問題。嬰兒皮膚厚度雖然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但新陳代謝率卻是一生最快的時期。
3 過高的室內溫度:由於嬰兒的體溫比較高,最適合的室溫是攝氏24度左右,而不是大人習以為常的28度,因此只要確知嬰兒體溫保持在正常範圍即可,千萬不要用厚重的包巾、毛巾把嬰兒包得密不透風。

◼ 勤換衣服與正確清潔
寶寶流汗時,用溼紗布巾擦除汗水及皮脂分泌物。每天為寶寶洗澡,勤換衣服,以維持皮膚乾淨清爽和汗腺孔道的通暢。清洗寶寶屁股上的髒汙時,最好使用清水和雙手,再用紗布巾拭乾,記得讓小屁股晾乾透氣10至15分鐘,再包上尿布。另外記得檢查尿片保存環境是否有灰塵、蟑螂屎等汙染、以及布料是否不舒服等情況。

◼ 防晒、保溼,一樣重要
研究發現,二十歲前已經接受紫外線曝晒量的四分之三,因此防晒必須從小開始。透過撐傘、穿長袖衣物等方式來阻擋紫外線,原則上衣服愈不透光,愈有防晒效果。防晒產品則建議六個月後才使用。由於每位嬰幼兒的皮膚生理狀況都不相同,需視個人膚質及環境、季節的溫溼度,適度地補充水分、給予適當的保溼乳液防止皮膚水分流失,以維持皮膚基本的保護機能。 

◼ 離蚊蟲越遠越好
不要讓寶寶接近蚊蟲較多的地方。如果要到森林或草叢等地區,最好穿上輕薄的長褲、長袖襯衫及鞋子,或事先塗上防蟲軟膏、防蚊液。活動流汗後,盡快洗澡或擦拭,避免寶寶被蚊蟲叮咬。

◼ 嚴重時,看診求助,勿信偏方
若是寶寶皮膚狀況變差,千萬不要隨便胡亂用藥膏或口服成藥,更不可迷信及亂用偏方,應該盡快求助專科醫師治療。
 
TIPS!為什麼嬰幼兒被蚊蟲咬總是很嚴重?
    皮膚保護機能較弱,角質較薄、較細緻,較易受到刺激及傷害;黑色素層也較少,容易受到陽光紫外線傷害。
  2   皮膚體表面積與體重的比例較高,因此外界毒性物質及刺激因子影響較成人明顯。
  3   新陳代謝較旺盛。皮膚汗腺排泄循環系統不夠完善,控制水份及體溫的能力比成人差,導致對熱的調節能力不佳。
    體溫較高,許多昆蟲有驅熱反應,所以易受蚊蟲螫咬;加上表皮與真皮層的黏合力不夠強固,蚊蟲叮咬後反應較成人嚴重。
  5   皮膚脂質較多,容易吸收蛋白質類的過敏物質,而導致過敏的現象。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