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起來!兒科醫師教你安撫寶寶好策略

新手爸媽最困擾的就是寶寶的哭鬧不停,尿布髒濕、想喝奶、愛睏、溫度太冷或太熱……,該檢查的都做了,還是安撫不了,大人幾乎要崩潰。想要不慌不忙安頓寶寶,請看兒科醫師依據醫學證據分享有效的策略。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寶寶哭泣只是在表達他的需求
嬰兒的哭泣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方式,對寶寶而言更是正常的行為表現。在尚未習得語言之前,嬰兒的各種情緒與生理、心理需求,都需要透過哭聲來表達。新手爸媽千萬不要玻璃心,寶寶哭泣並不代表他不喜歡你,也不代表爸媽帶養得不好,寶寶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某種需要,而恰巧負責照顧的你還沒有辨識出來。

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個星期,新手爸媽更需要好好的照顧自己,因為只有當爸媽是健康而穩定鎮靜時,才有能力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且在面對寶寶不同形式的哭泣時,能夠扮演正面的角色,成為寶寶最好的學習對象。

醫學證據:有效安撫嬰兒的方法
雖然,並沒有魔法按鈕可以立即讓寶寶停止哭泣,爸媽或照顧者仍有一些方法可用,而且是有醫學依據的。

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以下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嬰兒,可能需要嘗試幾次,但是只要有耐心,並經過練習,就可發現其中哪幾種有效可行的安撫方法最適合自己的寶寶。

1.包巾包裹寶寶增加安全感:用大而薄的毯子包裹寶寶,讓他感受到安全感。
2.寶寶左側躺抱著並按摩背部:將寶寶以左側躺姿勢抱在你的手臂中,這樣有助腸胃消化,同時可輕輕摩擦寶寶的背部安撫他。當寶寶將要睡著時,就以仰躺姿勢放入小床。
3.模擬子宮內聲音安撫:模擬回到子宮內的情境,例如白噪音、風扇轉動聲,或是母親心跳的錄音檔。
4.用揹巾懷抱著寶寶走動:將寶寶放在揹巾中,然後慢慢走動或者輕輕搖動,此種安撫動作可使寶寶有回到子宮中的感受。
5.避免讓寶寶餵食過多:嬰兒太飽會不舒服,兩餐至少要間隔2- 2.5小時以上。
6.視需要使用安撫奶嘴:如果未到餵食時間就哭泣,可用奶嘴滿足吸吮,許多寶寶都能因此而被安撫。
7.改變寶寶或媽媽飲食內容:如果是對食物敏感才不舒服哭泣,改變飲食可能有幫助。對於母乳寶寶,媽媽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飲食內容,特別是去除奶製品或咖啡,其次是避免辛辣或味道強烈的食物,如洋蔥。而對於配方奶寶寶而言,可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更換不同奶粉。
8.記錄寶寶的哭泣與作息:對寶寶的清醒、睡眠、餵食與哭泣的時間做完整的記錄,再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嬰兒哭泣與睡眠或餵食有關。
9.調整日夜節奏與環境安定:4-12個月大嬰兒的白天小睡每日約為2-3小時/每天2-3次,在餵食與夜間更換尿片時保持安靜、避免亮光與噪音,例如電視聲。

重要提醒:嬰兒嚴重哭泣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嬰兒的哭泣大部分都是生理性而沒有傷害的,然而在少數情況下,仍要當心各種重要的身體疾病徵兆,以下列舉最需要關注的一些哭泣伴隨症狀:

●呼吸窘迫(呼吸急促與胸肋間凹陷)
●身上有瘀青或擦傷
●極端的躁動不安
●發燒而難以安撫(尤其是3個月以下嬰兒)
●腹部壓觸疼痛
●反覆持續的哭泣    
●食慾明顯下降
●心跳過快
●出現皮膚疹
●有嘔吐或腹瀉
●出汗過多

如果有以上的症狀,都代表嬰兒哭泣背後可能有某種嚴重疾病正在發生,應該立即請兒科醫師診視,以免錯失時機。


參考文獻:美國兒科醫學會網站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