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好處多多,除了有益身心健康,很多父母也關心哪些因素會影響骨質?孩子怎麼動才能讓骨骼更健康?一起來聽聽兒科醫師的專業建議,從小打造健康骨骼!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30歲前骨骼健康與骨質含量達巔峰
對大多數人而言,骨骼中的骨組織數量(也就是骨密度)在25-30歲達到最大強度及密度。女孩在18歲、男孩在20歲時已達到巔峰骨質量的90%,但達到最高峰後就開始逐年流失,所以從小開始儲存骨本更顯得重要。
兒童期規律運動是最佳的骨質投資
青春期之前的兒童骨骼生長,對於運動引起的機械式刺激(指外來的各種力量負荷,如直接壓力、拉力對骨骼的刺激)反應很好,能明顯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質含量以及骨質密度,對骨骼健康有持續而長久的影響。因此,鼓勵成長中的孩子運動,是對骨骼健康投資的最佳做法。
要達到骨骼生長的效應,重點不在運動時間的長度,而是挑選適當的運動種類,其中可引起高張力(拉力)的運動如體操,或者負重運動如足球或跳繩等,都是被強烈推薦可以增加峰值骨量。
專家建議兒童從青春期之前開始,直到青春期結束的過程,都應持續的運動,才能有效增加峰值骨量,並且對於骨骼肌肉量的間接增加也很有助益,後者並且是預測峰值骨量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資訊顯示,兒童也會有骨質疏鬆症,並非中老年才有;研究也指出,規律的運動是影響峰值骨質量的重要因素。
影響巔峰骨質量的5因素,哪些可改變?
巔峰骨質量越高骨骼越健康,表示骨骼中沉積的骨質越多,很像將一座山堆高的過程。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因素無法改變,例如性別及種族,有些因素可以改變,例如營養及體育活動。
1.性別:男性骨質量與骨密度通常比女性高。在青春期之前,男孩與女孩的骨質量生長速度相似。但青春期後男孩的骨質量增長量通常比女孩多。
2.種族:原因不明,需要更多的醫學研究來瞭解其中差異。目前已知各種族的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都高於男性。
3.荷爾蒙因素:性荷爾蒙(包括雌激素及睪丸酮)對骨質量的增長至關重要。月經較早開始的女孩通常骨密度較高。有時,經常無月經的女孩會有較低的骨密度。
4.營養狀況:鈣是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含有適當數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例如鎂、鋅,維生素D)的平衡飲食也十分重要。
5.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對於形成健康的骨骼十分重要。在人體承受大部分體重的某些骨骼部位表現得最為顯著,像是步行及跑步運動中活動的髖關節,以及在體操或上肢舉重時負重鍛鍊的手臂。
負重運動最能增強骨骼發育
經常使用肌肉會使肌肉更加健壯,同樣的,骨骼運動越多也會越健壯。能引起骨骼生長作用的運動,是具有引起足夠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的高強度運動,也就是可以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因為可以使肌肉產生拉住骨骼的作用,使得腳部承受身體重量,因此又稱為負重運動。在負重運動中,外來的重力負荷(亦即GRF)會被骨骼與附近柔軟組織所吸收而衰減。這類運動能刺激骨骼的重組再造,使得骨骼開始增生,有效增加骨質沉積量,也減少骨質疏鬆及日後發生骨折的風險。
研究證實,負重運動對於骨骼發展有強烈與持續的效應。尤其是投入並能夠維持高強度運動的青春期孩子,在11-13歲的骨骼快速成長時,對於機械刺激反應最敏感,能有最好的骨質量與骨密度表現成果。研究指出,高衝擊力的跳躍運動對於骨刺激質生成效果最好,也對肌肉訓練有益。其中最重要因素是運動的強度大小、速度以及頻率,可以有效增加兒童的骨質密度與骨質含量。
親子都可做的負重運動和有氧運動
當然,任何類型的身體運動對孩子都有好處,但是對於骨骼的健康發育與保持強壯,最好的運動是負重活動,可依據年齡或興趣進行:
1.高強度負重運動-如跳繩、健行、登山、跑步、爬階梯、體操、籃球、網球、排球、足球、直排輪、溜滑板、跳舞等。
2.低強度負重運動-如低強度有氧運動、輕快走路、階梯踏步機等。
3.阻力訓練運動-如彈力帶、啞鈴、壺鈴、舉重以及力量訓練機械等。
4.有氧運動- 雖然有益於心臟健康與減重,但是對於骨骼強健幫助不大。例如游泳及騎自行車雖然會增進孩子的整體健康,但並非負重運動,因此不會幫助增強骨密度。不過,經常在戶外玩耍活動的孩子,體內維生素D含量會較高,有助骨骼健康。
最後,給父母們的建議是,有規則的運動,如參加球隊,孩子會覺得很有趣,也會增強孩子的信心,但這些不是形成健康骨骼的唯一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減少靜坐不動的時間,多花一點時間站起來活動身體。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鼓勵他們終身熱愛各種體育活動,無論是喜歡單獨一人鍛鍊身體,還是與朋友一起運動;也無論偏愛在家中鍛鍊,還是在公園內運動。
參考資料: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內分泌前線(2021)﹔運動醫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