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孩子探索的天性:動動小手,來玩躲貓貓!

躲貓貓跨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是全世界寶寶都玩不膩的遊戲。寶寶喜歡「不見了、又找到了」的驚奇和愉悅感,並且在反覆的遊戲過程中感到樂此不疲。《來玩躲貓貓》系列正是以此為題,設計躲貓貓機關和鏡子驚喜,激發寶寶對閱讀的興趣。


文/吳幸玲(輔仁、文化、臺北市立大學兼任副教授和嬰幼兒早期閱讀推廣講師)

全世界寶寶都愛不釋手的操作遊戲書
對於小寶寶來說,只要是愛他的人陪他一起玩,無論玩什麼都是開心的事。我們常見大人用雙手、一條手巾、一本書、或一個玩具,反覆的遮住臉、再露臉,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孩子熱切的回應,笑聲不斷,還直嚷著「還要、還要」,這就是「躲貓貓」的魅力,一個簡單的、傳承的遊戲,卻足以吸引孩子,渴望著一玩再玩,百玩不厭!

「來玩躲貓貓」系列中的《來玩躲貓貓:小雞》《來玩躲貓貓:小牛》,都是以躲貓貓Peekaboo為題材的操作性遊戲書。翻開故事的畫面,不斷出現躲貓貓的場景,還有各種角色的驚喜互動,完全掌握孩子特有的遊戲偏好。而書中精心設計了10個躲貓貓的小機關和1面小鏡子,讓孩子迫不及待的,直想動動小指頭,一探究竟。

當孩子動手操作,也是在動腦思考
這一系列可以讓孩子動手操作的遊戲書,究竟隱藏著什麼奧妙?對孩子的成長學習又有什麼影響呢?

◼ 孩子天性好奇,喜歡動手操作、自我探索。兼具有互動性、操作性的遊戲書,正符合孩子以行動來學習、以行動來反應理解的歷程。換言之,當孩子動手操作,也是在動腦思考。

◼ 當孩子透過手指的推動、或拉開滑頁的小機關,除了培養小肌肉的精細動作,以及眼手協調的能力。同時也在展現他的自主性和掌控力。

◼ 孩子在書中玩躲貓貓的遊戲,除了享受「不見了,又找到了」的閱讀樂趣,孩子也在反覆的操作中,逐步建構物體恆存的概念,可以理解:一樣東西,就算暫時不出現在眼前,它還是存在的。

◼ 在反覆探索的過程,孩子自會發現原來到處都可以玩躲貓貓,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角色在互動,尤其是動物親子間的親密關係,特別吸引孩子的關注。

◼ 透過重複的閱讀,孩子已掌握閱讀的節奏,也嘗試預測可能出現的圖像,讓孩子獲得成就和滿足,也是成功的閱讀經驗。

驚喜接二連三,激發寶寶的閱讀興趣
在與兩歲三個月的小女孩泱泱分享《來玩躲貓貓:小牛》時,我先告訴她這是一本「來玩躲貓貓」的書,她一看到封面就說:「這是牛」,我請她伸出食指,放在圈圈的箭頭處,輕輕的往上推,當畫面出現一隻蜜蜂,孩子露出驚喜的表情說:「是蜜蜂耶!」再翻到下一頁,我念著:「誰在玩躲貓貓呀?」提醒她再把手指放在圈圈的箭頭處往上推動,當出現玉米的畫面,她又是一臉驚訝的表情,並迫不及待的想繼續看下去。

就這麼一頁又一頁,孩子都想自己用手推動、或拉開隱藏的畫面,每出現一個躲貓貓的角色,她會瞪大眼睛、或微笑的轉頭看我,直接說出答案,或問我這是什麼?直到結尾出現一面鏡子,她看到了自己,更是驚訝不已!

問答式互動,學習指物命名,創造親子對話
接續著,我們再拿起另一本《來玩躲貓貓:小雞》共讀,她已經能夠熟練的翻頁,自己動手推或拉開滑頁的小機關,也嘗試說出是誰在玩躲貓貓了。而且,對於動物親子的出現,例如:鴨子、花鹿,她特別有感覺,會一直確認牠是媽媽嗎?牠的寶寶不見了,又跑出來了……反覆的操作,確認親子關係的存在,很可愛,不是嗎?

因此,建議父母在與孩子共讀時,先示範或協助孩子如何推動或拉開滑頁的小機關,待熟練後就可以讓孩子自由探索,給予孩子自主性和參與感。同時引導孩子說出是誰在玩躲貓貓,學習辨識動物的名稱和特徵。在反覆閱讀之後,父母可進一步引導孩子參與圖像的預測,依照孩子的能力給予提示,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暗藏玄機、趣味無窮的躲貓貓操作遊戲書,能引發孩子的好奇與求知欲,滿足孩子喜歡躲藏和確認預期結果的遊戲心理,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本文為「來玩躲貓貓系列」專家導讀文章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