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作業好習慣,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您期許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嗎?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教導,從每天寫作業這樣的小事,父母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從而養成良好的責任感。



文/張琇喻 赤腳走走探索趣共學團老師

責任感需要從小堆疊養成
美國知名作家兼哲學家Elbert Hubbard曾說過:「責任感是一個人最偉大的財富。」擁有責任感的孩子,能夠管理自己進而領導他人,擁有較佳的人際關係,也較容易獲得學習成就感、自信心。

責任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在學齡前,孩子透過父母引導,逐漸學會照顧自己與周圍環境,發展出他們的責任感。當孩子脫離幼兒園進入到國小,他們面臨的責任也隨著增加,包括了學習與作業。具備高度責任感的孩子,銜接上比較不會出現問題;若是從小過慣了「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遇到自己突如其來要完成的責任,就會很難接受,對於要寫作業這些任務覺得生氣、討厭。父母不妨就善用寫作業這項任務,來進行責任感養成班吧!

責任感養成班第一課:建立良好態度
寫作業這件事,顯現出每個孩子對於完成責任的態度。要求孩子把字寫得完美端正之前,其實家長可以先要求桌面明亮度與整齊感、正確坐姿與握筆姿勢,因為這些才是養成良好態度的第一步。

桌面收乾淨 凌亂的環境,容易讓人分心與焦慮;整潔有秩序的環境,有助於提升專注力。在孩子開始寫作業之前,請先陪他將物品收拾乾淨,示範並制訂規則。透過有意識地整理桌面,落實自我管理。

倘若孩子寫作業過程中桌面變亂了,父母可以找空檔,在他面前將物品排列整齊,使他隨時適應整齊的環境,久而久之,就會內化成為習慣。

坐直更專注 寫作業時抬頭挺胸、背脊挺直,書桌與身體一個拳頭的距離,皆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本要件。許多小孩喜歡彎腰駝背、歪著坐、托臉頰,握筆握太下方而導致頭歪過低、手酸、疲憊。若是沒有正確的寫作業姿勢,專注力不可能持續,甚至也可能造成近視、聳肩或是脊椎側彎等問題。

孩子若姿勢不良,父母只需溫柔為他們矯正,並且輕輕摸摸他們的頭。久而久之,他們就能夠接受並自己慢慢調整,多給予正向鼓勵,將激發他們的信心,逐漸養成自律能力。

責任感養成班第二課:獨立解決問題
剛上小學的孩子,大部分對於寫作業是充滿新鮮感的,然而,有些孩子因為經常遇到困難、產生挫折感,便失去了耐心或興趣,從此不喜歡寫作業,甚至抗拒學習。父母需要理解他們正在面臨的困境、給予溫柔與堅持的陪伴。

看不懂題目 一般來說,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會卡關,原因常是閱讀題目有困難,看到冗長的題目只想跳過或是用猜的。這時候可以陪伴他們一起閱讀題目,一個字一個字念出來,理解他們在注音、拼音、聲調、題意理解上遇到了哪些問題,針對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協助。平時也要增加規律的親子共讀時光,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想不出答案 如果孩子寫作業遇到困境,並非是題目讀不懂,而是不會寫時,大人可以引導他們了解:遇到問題很正常,先專心當下自己能夠解決的部分,不會的先空下來,繼續寫下一題,學習接受暫時的不完美。待作業完成後,再回過頭來思考或是與父母討論,也可以查找課內外資料,練習獨立解決問題。當他們能夠習慣這樣的作業程序後,寫作業的穩定性提高了,長期下來也更有自信、更能解決突發性問題。

責任感養成班第三課:學習進度管理
學習,不該是被動地等待指定。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比較多的自由時間,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安排學習的進度,經常檢查自己是否達成了預期的目標。

整理學習日誌 每個學期的課程綱要中,找出孩子該達成的學習目標,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寫下或畫下自己吸收到的新知識、新能力,也可以將相關的獎狀、證書等成果收集起來,製作專屬自己的學習日誌與檔案夾。

檢核自我進度 父母也可以定期與孩子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進步,運用學習日誌當中視覺化的記錄,隨時檢視自己的進度,提升自主學習、目標設定等能力,為將來升學與職涯打下堅實基礎。

良好的習慣需要時間堆疊,家庭教育不容小覷。將日常事務責任回歸孩子,父母提供支持與適度引導,不要過度重視結果,讚揚他的「努力與毅力」,只要他願意承擔責任,都給予肯定。相信孩子做得到,他就一定做得到!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