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動起來

三年疫情後的這一年,整個社會充滿動能。人們好像要甩掉三年的陰霾,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即使歡樂中夾雜著極端氣候、長新冠、戰爭或大型天災及意外,時光依然向前,來到新的一年!信誼一如既往,與您一起回顧2023,展望2024!

文/張杏如(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2023是三年疫情後的一年,台灣整個社會迎來了充滿動能的一年,人們好像要甩掉三年的陰霾,脫下口罩,忘記社交距離,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旅遊、聚餐、演唱會、看展覽、看球賽、在演唱會中又唱又跳。

雖然歡樂中不免夾雜著極端氣候、長新冠、情緒調適的問題,加上外在的戰爭、意外頻傳,國內、外選戰也烽烽火火的持續著…。但時光依然向前,過了冬至、過了聖誕節,然後跨過門檻,就是2024年新的一年了。先預祝大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也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2023年,信誼的工作一如既往,也依然向前。
數位親職教育部以兒童發展為軸心,在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資料庫的基礎上,以分齡專題、好好育兒分齡電子報,幫助父母、老師了解孩子,提供父母教養資訊,解答教養問題。跨越時空的限制,每天服務二、三十萬孕期到8歲的親子。出版部則堅持四十多年以兒童為本位的傳統,持續出版好書,提倡親子共讀,把好書送到孩子的手上。

幼兒教育部除了經營三個園所,秉持探索發現學習的教育理念,持續精進外,正努力建構一個順天應人的新教育模式,旨在讓我們和孩子與天地合拍,好好生活,守護孩子,也守護地球。親子教育推廣部除了維運最受幼兒喜愛的親子館和信誼好好生活廣場外,也將研發的成果出走,把資源、活動和歡樂帶到台灣各個不同的角落。

2023年,信誼有兩個年度專案。
一是年度主題「123動起來」;二是「信誼國際兒童動畫獎」和「台灣國小兒童的動畫創作」。

年度專案一:123動起來 
因為擔心在戴著口罩的三年中,影響了孩子動作的發展,我們在2022年底特別針對2~6歲幼兒的基本動作能力,平衡性、穩定性、移動性,做了一項調查研究,在6000多位家長和2000多位幼兒園園長、老師的協助下,歸結幾個重要的訊息,供家長和老師們參考。

首先,孩子的動作能力相較於三年前的孩子雖然不免有些落後,但很欣慰的是,我們發現孩子動作能力發展的曲線和年齡曲線是平行向上的。幼兒是充滿韌性的個體,只要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機會和經驗,很快就可以迎頭趕上了。

我們也發現喜歡運動,支持、鼓勵孩子參與運動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基本動作能力都發展得相對比較好。而老師們則相對比較缺乏相關的專業資源和示範來協助孩子。所以,我們做了幾件事,來回應父母、老師的需求,希望能進而幫助我們的孩子。

◼ 1 發送小冊子
將研究的重要發現和專業的知識寫成淺白的文章,編輯成冊供家長老師們索閱。並將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動作發展進程製成表格,方便父母和老師比對。到目前已送出近25,000冊。馬上索取

◼ 2 示範運動會
與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的老師學生合作,舉辦示範運動會,邀請親子和老師一起來體驗融合基本動作能力的活動,現場接受指導,直接觀察孩子的發展狀況。

◼ 3 兒歌律動體操影片
以兒歌和基本動作,由信誼實驗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示範,拍成影片在Youtube上分享給父母和老師。自4月上架,已有將近200萬次的點閱率。馬上看影片

◼ 4 出版《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
請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的王宗騰教授和我們一起編輯、出版《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給家長和老師一本教戰手冊,帶領孩子強化基本動作能力。誠如王老師說的,基本動作能力就像一塊塊的積木,建構扎實了,將來就可以堆疊出各項運動技能,強化體適能,享受運動的樂趣。更多書訊

◼ 5 信誼專家講堂
針對運動的年度主題,我們也在信誼專家講堂,線上線下免費活動,推出了3場與運動相關的演講。王宗騰、洪蘭、高麗芷的講座,共有33,056人次參與。

最重要的是,國內外所有的研究都告訴我們,運動能使人快樂、抒解情緒壓力;能強化專注力,增加學習力;能增強認知執行功能,使我們更有韌性。希望2024年和以後的2025、2026…,我們都能持續動起來。帶給自己快樂和健康,也給孩子快樂和健康。數位專題報導

年度專案二:國際兒童動畫獎及台灣國小兒童動畫創作
2009年創設的信誼兒童動畫獎,是信誼繼1987年創設信誼幼兒文學獎後的一個獎項。當時因為有感於多元媒體時代的來臨,希望鼓勵成人也能用動畫為孩子說故事。

一開始,動畫獎設在幼兒文學獎之下。2014年為了提升台灣創作者的視野,給他們學習和觀摩的機會,擴大徵獎,成為一個國際獎項的平台。面向世界,台灣的創作者也因此要和所有國外的動畫好手在同一個平台上一爭長短。

從早期的38個國家189件作品參與,到15年後的2023年,共有102個國家的創作者、1,529件的作品,參加徵獎。70部入圍進入決審。頒出一名首獎、三名佳作,和五名Special Mention。

國際專業組的作品,展現了精湛的技巧、多元的風格,琳瑯滿目,有如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世界各國繽紛的文化風情;也有如開了一條路,讓世界走進來,讓我們走出去,相互連結、交流。謝謝世界各地的動畫創作者熱情的參與,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友誼。

五年前的2019年,有感於世界以兒童動畫作為教育媒介的趨勢,特別在信誼兒童動畫獎下,增設兒童創作組,向我們國小的孩子徵獎。五年,中間就經歷了3年的疫情,今年則是疫後的第一年。但是,我們很高興在五年中看到孩子的成長,作品無論在題材和表現手法都非常多元。總結下來,有幾點可喜的現象值得向大家報告:

◼ 1 參與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推動教育
徵獎作品主雖然主要是以國小老師帶領的小學生創作為主,五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收到大約有100件作品。但令人感動的是,有的學校因有校長的支持、和特定老師的堅持努力,進而帶動跨校合作,產生擴散效應,這背後就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

參與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推動教育。今年我們也看到個人工作室、影視發展基金會、親子共學團體等組織的參與,動畫教育和創作,已逐漸走進台灣各個角落,成為教育的最好媒介。

◼ 2 落實新課綱的團隊分工合作、共學共好、跨領域學習
動畫的創作,從構思題材、編寫劇本,動畫技巧還要加上美術、音樂、口白的整合,其中就隱含了新課綱倡導的團隊分工合作、共學共好,跨領域學習的落實,相對於制式的教育,需要老師們更多付出,在此也要特別向不辭辛苦、挑戰疆界的老師致敬。

◼ 3 動畫創作促進對周遭的理解,也提升孩子全人發展
創作的題材從學校生活、社區活動、民間信仰、在地文化(尤其是原名部落的文化自覺)、環境關懷等等,都展現了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疫情期間因社交距離的斷線經驗,「我確診了?」和「二條線」都是非常精彩的作品,展現了孩子堅韌的生命力和面對生活困境的幽默感。而環境、氣候變遷和情緒困擾、自我認同則是這幾年專業組和兒童組共同關心的議題。

動畫創作,促進了孩子敏感於周圍環境的深度理解和變化,而對周圍環境的敏感,又帶動了孩子的感受力、觀察力和表達力,成了共振效應,成了內化孩子全人發展的動能,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有感的人。更多介紹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教育是天天的工作,2024也請讓我們陪伴你,繼續攜手和孩子一起動起來。四十六年,時光流逝,信誼也依然向前。

※本文取自〈2023信誼年度報告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