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高,這些方式比打生長激素更安全有效

孩子身材矮小,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必要選項,即使要治療也有嚴格的篩檢條件。爸媽想幫助孩子長高,醫師主張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讓孩子達到增高目標。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治療前要先檢查骨齡和生長激素濃度
雖然許多遺傳、內分泌、營養不良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但身高長得慢並不表示就一定有病理性的身材矮小,即使是病理性也只有少數經過小兒內分泌科或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評估與診斷,證實有生長激素缺乏時才需要對症治療。

臨床上需要先做骨齡檢查,也要檢驗生長激素濃度數值是否低於標準,某些可能需要染色體分析。在已經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影響下,且持續性固定量測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一年內生長小於4公分、骨齡較實際年齡遲緩至少2個標準差等,經過明確診斷後,才可以考慮接受生長激素的藥物治療。

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子,如能及早接受生長激素補充治?且無性早熟者,最後成人身高確實可接近遺傳所預定的父母標的身高。但是由於一般男孩在骨齡16歲,?孩在骨齡14歲時的身高已達到成人身高的98%左右,此時即使開始給予或繼續接受生長激素治?,所能增加的身高也相當有限,因此就沒有治?的必要性。

身材矮小的孩子都可以打生長激素嗎? 
原則上,身材矮小的兒童如證實有生長激素缺乏,均應該給予生長激素。但是對於特發性身材矮小兒童,如果已經排除家族性與體質性身材矮小這兩種情形,是否應該用生長激素治療,則是有爭議的,這群孩子並沒有內分泌、代謝疾病,或者其他可以解釋身材矮小的證據,他們的身高低於年齡平均值2個標準差、身高生長速度接近或低於正常值、沒有異常的生化數值,也具有正常的生長激素刺激測驗(代表生長激素分泌的反應正常)等特徵。

專家建議僅能使用於治療身高低於年齡平均2.25標準差,且預計成年身高低於正常範圍(即女性<150cm和男性<160cm)的兒童。生長激素的專家會議指南也同樣建議不應在這群兒童常規使用生長激素,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治療決定。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在兒童可以使用生長激素有嚴格規定,非醫療用途而使用生長激素注射劑是非法的行為。

身高基因無法改變,正面生活幫助孩子長高
遺傳影響決定了身高的八成以上,其他因素還有營養、運動、睡眠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十分重要。一般而言,0-1歲寶寶,每個月平均長高約2.5公分。3歲以內,每年長高約8-13公分。從3歲到青春期,男孩每年長高約5-7公分,女孩約4-6公分。預估孩子的身高有公式可循:

男孩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7.5公分
女孩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1)除以2,再加或減6公分


除了證實有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子應接受治療之外,與其只是期望經由藥物增高,不如協助孩子發展出正面的生活方式,才能對長期身心發育有所助益。以下是根本方法:

1.充足的睡眠-及早入睡和深度睡眠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關鍵,也是身高正常發展的重要條件。

2.規律的運動-孩子應該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以上,有助生長激素分泌,盡量涵蓋有氧、肌力與伸展等運動,如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跳繩、打籃球等。

3.均衡的營養-每天攝取足夠熱量以提供成長的需求﹔足夠的蛋白質,如蛋、乳製品、魚、瘦肉等,以供應肌肉和骨骼成長﹔足夠高鈣食物,如奶類、小魚乾、蝦米、豆腐、深綠色蔬菜及黑芝麻等,幫助骨骼成長及身體機能運作﹔足夠維生素及礦物質,以促進身體成長和發育。

4.陽光與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肌肉及骨骼成長,但是需要每天曬太陽至少15分鐘以活化;建議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沙丁魚、鮭魚、乳酪、蛋黃、黃豆、菇類及五穀類等。

醫師叮嚀:避免影響生長的4個負面因素 

1.咖啡因會影響睡眠的質與量,導致減少生長激素分泌而影響身高,所以兒童及青少年應避免含咖啡因飲料和食物。

2.糖分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影響身高,因此應避免甜食與含糖飲料。

3.避免攝取家禽家畜的表皮及油炸食物,因為油脂過多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油炸食物也容易造成肥胖,進一步刺激雌激素生成,導致性早熟而影響生長﹔至於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副作用有許多,其中之一即是抑制骨骼形成與生長,並且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最終影響孩子的身高。

4.避免含有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的製品,以免造成性早熟、而使得骨骼生長板過早閉合。

最後,要提醒的是過度期望以使用生長激素來幫助孩子長高,對於沒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孩子是無法達成的。而醫師們應支持鼓勵父母,以其他合宜的方式幫助身材矮小的孩子能夠有正向的身體與心理發展,爸媽也要向孩子具體表明,每個人有不同的體型與身高表現,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

參考資料: 梅約診所、紐約時報、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健康保險署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