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立思辨的能力

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以及激烈競爭的世界,孩子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去區辨真偽和做選擇、做決定?專家指出,獨立思辨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父母要如何從小為孩子打基礎呢?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 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獨立思辨如何影響孩子的未來?
思考是指個人從環境中收到訊息,進行操作和分析。這個過程利用了抽象、想像、推理判斷,以及運用決策來解決問題。一個能獨立思辨的人,懂得如何利用專注和自我控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設定並貫徹目標,承擔行為的後果。

獨立思辨也可以與其它生活的技能搭配運作,例如與他人建立聯繫、相互溝通、換位思考等,幫助個人做出正確明智的決定。這些重要技能可以運用在小事如選擇外出和回家的交通路線,大事如規劃自己的職涯或人生方向。這樣的能力在未來可以讓他有能力承擔重任,有效處理事情,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童年階段先為獨立思辨打基礎
雖然思辨是一項複雜抽象的過程,幼兒階段尚未形成,但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培養。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策略1.透過做家事,建立獨立性和責任感
密西西比大學Rossman教授主持一個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在3、4歲時就開始做家事的孩子,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到負起責任,培養了能力和毅力,體認努力工作的價值以及在家庭中互相幫助的理念,長大以後比較有成功的人生,也具有回應他人需求的能力。孩子從做家事中能得到許多的好處,他從中學會了照顧自己和家人,帶給他成就感,提高自尊心,更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應參照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指派家事,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調整工作項目,例如2、3歲可以收玩具和自己穿衣服;4、5歲可以幫忙餵寵物,早上起來練習摺被子、整理床鋪,吃完飯後幫忙清理飯桌;6、7歲可以掃地、擦拭桌椅和家具、將髒衣服分類便於清洗、摺衣服等。

策略2.在對話問答中,呵護好奇心和思考力
研究發現,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失去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為成長的過程中,思考方式會逐漸固定,因而降低了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是探索問題的源頭,建議父母多透過有意義的問答,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這個重要的火苗持續的燃燒。當孩子與父母有著不同觀點時,不要覺得孩子不聽話而生氣,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雙方的討論協商中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有助於孩子將來與他人交往和處理事務的能力。

策略3.鼓勵創意遊戲,突破想像和思考界限
擁有堅強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同時具有高度的創造力。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時,不妨鼓勵他參與一些富有想像力的遊戲。例如假扮住在農場裡的農夫、馬戲團裡的馴獸師,或是火車駕駛員。透過跟孩子的對話,讓他描述心中創造的世界和角色,利用問題來挑戰和鼓勵他。這樣的互動有助於他突破想像和拓展理性思考的界限。

策略4.陪伴閱讀不同觀點的書,拓展思維
孩子可以廣泛閱讀不同觀點的書籍。例如關於性別、種族和宗教的書籍,有助拓展孩子的思維,教導孩子不要只看到敘事的表面價值,透過質疑、吸收再經由自己的判斷下結論。例如圖事書《歡迎來我家!世界上最奇妙的10種住家》,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並探討故事的內容,想像身在其中的感受。

策略5.接觸多元背景的人,發展不同思考方式
教導孩子接受不同的世界觀、文化和經驗非常重要。想要成為一個獨立思辨者,不僅要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也要對不同的看法保持開放的態度。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一起玩耍。旅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體驗不一樣的人事物。這些經驗幫助孩子學習發展不同的思考方式,增強他獨立思辨的能力。

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循序漸進養成思辨能力
獨立思辨能力的養成是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父母可以交互運用上述的幾個策略,引導孩子。切記!讓孩子在犯錯時感到尷尬和羞恥,會摧毀他的自信和獨立的精神。父母的包容和支持,可以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放心且沒有顧慮的嘗試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因為孩子犯錯就貶抑和羞辱他,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降低了他的自信心。當孩子犯錯時,請先看到他的努力,跟他一起討論如何更正錯誤,鼓勵他再試一次。知錯能改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父母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就幫孩子事先安排好,要孩子聽父母的話去做事。殊不知這麼做,只會養出一個不能獨立思辨的媽寶。父母能保他一時,但不能保他一世。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