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感」陪伴孩子成長

爸媽育兒時總是有甘有苦,如果能夠多一點幽默感,不但親子之間多了潤滑劑,孩子也能從小培養出幽默感,學會用更機智與輕鬆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文/蔡延治 玩具圖書館創會理事長、信誼bookstart講師

當個有幽默感的照顧者
幽默感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習的。幽默感是指使人感到好笑、高興、滑稽的行為舉動或語言,幽默感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挫折。善於運用幽默感的人,可以機智的應對,輕鬆解決人際關係上面的問題。

我有兩個孫女,大柚子和小橘子。在他們是小baby的時候,我喜歡逗她們笑,會笑出聲的那種笑。只要發現能逗她笑的事情或聲音,我就會不斷地重複,通常耍寶做鬼臉、擠眉弄眼的誇張表情、發出奇怪的聲音、在她面前用嘴巴和舌頭發出各種組合音,都很容易讓小baby呵呵笑。所以再大一點,她們只要看到阿嬤的臉或聽到阿嬤的聲音就會笑。她們學坐時,我拿兩個球學小丑朝空中交換丟,不小心掉地上,孫女會笑得很開心,所以每次都要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假裝接不到球,取悅孫女,搏君一笑。

孩子也能用幽默化解問題
笑是嬰兒表達舒服快樂的方式,而快樂可以是一種習慣,是那種需要培養訓練出來的好習慣,快樂的時候會笑、哼歌、身體輕盈,想飛,會想親近快樂的來源。

記得稍大之後,有一次兩個孫女在搶東西,誰都有理,大人出手制止到怒氣飆高,雙方仍堅持不下,一個瞬間,其中一人發出「噗噗」的類放屁聲音,兩個孩子大笑起來,就繼續先前正在玩的遊戲,還說:「我們剛才是假裝生氣的。」其實這時大人的氣還沒消呢,而孩子之間早已用自己的幽默化解爭執了。

從日常對話找到幽默創意
幽默感,常常存在話語中或字裡行間,嬰兒學說話後就可以開始培養幽默感了。他們喜歡邊聽邊看疊字音的臉,也很容易跟著說疊字音,像許多常見的稱謂: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婆婆、哥哥、妹妹。和人互動時能叫出稱謂最令人疼愛,如果還不會叫「爺爺」,但拍照時會比著鈍鈍的剪刀手說「耶」,那就教她對著爺爺說兩次拍照時的「耶」、「耶」,讓爺爺開心。她會叫媽媽,不會叫「阿嬤」,那就教她說「阿---媽媽」、「姨---婆婆」,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叫法。有時我喜歡自創一些用韻母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很搞笑,很耍寶,我發現小孫女很喜歡。

中國語言很有趣,有很多的同音異字,或帶有意象的語詞,形成有趣的創意和幽默感。例如幫孩子擦鼻涕,說「抓鼻涕蟲」,孩子就乖乖的讓你擦鼻涕。孩子不肯動,要教她單腳踢玩,說「把你變成獨腳獸」,孩子便嘻嘻哈哈地練習踢腳或單腳站立。教孩子做地板的翻滾動作,說「身體像小蛇或蚯蚓一樣扭來扭去」,果真他就模仿起來了。

共讀中體會圖畫書裡的幽默
帶著孩子共讀也是培養幽默感的好方法。繪本裡潛藏了許多幽默感,比如:《嘰咕怪》的下一頁都會拿掉一個頭臉上的物件,變成其他東西,看起來很無厘頭,但是幼兒卻覺得很有趣;《親一下小鱷魚》裡,小鱷魚說:「我躺下來睡覺,你們夠勇敢的話,可以玩親鱷魚,但是,絕對不能把我吵醒喔!」烏龜、食蟻獸、猴子用不同的方式去親鱷魚,親到鱷魚的那個跨頁,作者很誇大的表現雙方的心情,每次翻到這一頁,孫子就誇張驚喜的偷笑(因為不能吵醒鱷魚)。

《小熊、小蛇、小鳥的好朋友俱樂部》像漫畫書的設計,小熊問小蛇:「你旅行時都不帶包包嗎?」小蛇回答:「蛇沒辦法背包包啦,你看!」……作者幽默的表達動物的外表,3歲和5歲的孫女看了居然也會哈哈大笑。這繪本裡有一個「吞風怪」,我講到吞風怪時,對著不肯睡覺又有點害怕的孫女說:「你沒看見他,他就不會看見你。」她就趕快把眼睛閉起來,感覺比用虎姑婆的故事可愛多了。

收集有趣的笑話語詞,自娛娛人
《田鼠阿佛》收集陽光和顏色,在冬天憂鬱無聊時,說給大家用。我平常也喜歡收集笑話,在無聊時自娛,在悶悶的人際關係上打開話匣子;用幽默批評對手,也比較不會顯得尖酸刻薄。教孩子收集好的、幽默的詞句(不是嘲笑人、語言霸凌的詞句),會讓聽的人開心,這些詞句也可能是一種笑話。孩子之間的笑話很短,有時很無厘頭,很簡單就能讓他們發笑,例如「椅子會放屁」,對啊,椅腳在地上移動時,偶而會發出「噗」的一聲,真的很像放屁的聲音,重點是這些小孩說到「放屁」、「屁股」就會笑。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會心一笑,想起孩子有趣的事嗎?像不像《蚯蚓的日記》封底寫的「6月5日,我有一種被偷看的感覺。」希望小小的分享,可以讓你在教養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能有幽一默的想法,覺得自己是一個可以創造幽默的人。試試看,陪孩子一起成為有幽默感的人!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