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哺乳媽媽都可能面臨生病需要吃藥時,擔心或不知對寶寶是否安全。由於大多數藥物都會進入乳汁中,因此母哺媽媽必須認清自己吃的藥物,並諮詢泌乳專家或婦產科與小兒科醫師,以便了解所使用藥物的適當性與安全性。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哺乳期用藥原則:真正需要才使用
美國兒科醫學會在2013年曾提出一篇臨床文獻,明確指出絕大部分的藥物與疫苗都可以安全的在母乳哺餵過程使用。同時也建議哺乳媽媽們要謹記一個最大原則:只有在真正需要時才使用藥物,並且盡可能以最低劑量使用最短的時間。若能嚴格遵守這個建議,寶寶就可以大幅減低藥物的暴露風險。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醫療工作者必須考慮以下七點,以便分析決定在母哺時使用藥物的利弊和可能的風險:1.用藥的必要性2.藥物對乳汁分泌的可能影響3.分泌到乳汁中的藥物含量4..母哺嬰兒的口服藥物吸收程度5.藥物對於母哺嬰兒可能的不利影響6.嬰兒年齡7.母乳在餵食總量的所占比例。有了以上考量,才能提出適當的藥物使用建議。
可惜目前有許多醫師並不清楚藥物進入乳汁的情形,有時容易使用不適當的藥物,或者即使所用藥物對嬰兒無害,卻要求停止餵母乳、將已擠出的奶水倒掉。相對的,哺乳媽媽們也要了解在藥物使用時有許多情況需考量,目前已有許多藥物使用資源可以幫助媽媽們做出適當的決定(註1)。
哺乳使用藥物的風險分級
根據國際泌乳顧問組織的建議,哺餵母乳時的藥物選擇可以參考赫氏指引,它將藥物分為L1-L5等五個風險等級(註2),L1與L2對母哺者是安全的,而列在L3的藥物也有許多可以給予母哺。至於L4及L5則應避免使用,因為可能對於嬰兒有危險。以母乳哺育嬰兒的父母們可能會很驚訝的發現,許多常用的處方藥以及多數的非處方藥都屬於「可能安全」,不會對於嬰兒有所傷害。
母乳哺餵時,哪些藥物不可使用?
在哺乳時,不可避免的有少數藥物因為不安全而不能使用的,包括抗癌藥物,還有一些具有較長半衰期的放射性化合物製劑。但是,如果這些屬於L4與L5的藥物是短暫使用,可以先採取擠出與倒掉方式,等藥物代謝完之後再進行母乳哺餵。
另一個例子是當媽媽接受抗精神藥物治療時,可暫停餵母乳,如果同時需要使用多種精神疾病用藥,可能在急性治療期採取擠出與倒掉方式較為恰當。
有些母哺媽媽會使用中藥或草藥做輔助性治療,建議應該向中醫師或草藥專家諮詢,例如大劑量麥芽、鼠尾草、薄荷等會降低乳汁分泌,應該避免使用。
10個母乳哺餵的用藥守則
藥品分泌到乳汁的過程,主要藉由被動擴散方式,從高濃度進入到低濃度的區域,具有低分子量、低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脂溶性、高母體血中濃度的藥品,比較容易分泌到乳汁中,弱鹼性的藥品也比較容易進入乳汁中。臨床研究常以Relative Infant Dose(RID)來表示嬰兒因藥物進入母乳所造成的暴露量(mg/kg/day),相對於母體本身所攝取藥物含量(mg/kg/day)的比例數值;如果藥物的RID超過10%,使用上宜更加謹慎。其他應考量的因素包括懷孕週數、年齡、體重以及健康情形。以下為一般守則:
1.請先向醫師諮詢-了解所開立的藥物對哺乳的風險與好處,以及非處方藥物所包含的藥物、草藥以及維生素等適合與否。使用前,告知醫師或藥師正在哺乳中或計畫哺乳,選擇較安全的藥品並問明正確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若有疑惑可尋求第二位醫師意見,勿因一次的保守性建議或過度擔憂,就輕易中斷或停止母哺。
2.特殊嬰兒的藥物反應-早產兒需特別注意,因為他們的週數與體重較低,器官成熟度不足,藥物代謝能力較弱,會增加用藥哺乳的風險,應更為保守用藥。
3.必要時才使用藥物-盡量只用對治療疾病有療效的藥物,至於症狀緩解的藥物,在可忍受範圍內可不用或症狀嚴重時才用。盡量使用局部治療的藥物,避免會大量吸收入人體循環中的藥物。
4.必要時才停餵母乳-維持充足且持續授乳的重要性高於用藥的考量。雖然大部分的藥物會進入母乳,但通常只有極少量會被嬰兒吸入,因此大多數狀況下可持續哺乳。有些母哺媽媽需使用較強力的麻醉性止痛藥,只要是短期使用(例如在剖腹後使用而同時餵母乳),也是可以進行母哺的。
5.選擇理想的用藥時機-最佳時機是在寶寶夜間入睡前的最後一次餵食之後服藥,如此可以有最長時間不需餵食;也可以考量在兩次母哺間隔中用藥,尤其是餵奶次數已不多,且半夜不用餵奶時,有8-12小時可讓媽媽方便用藥。
6.注意藥物副作用-服藥之後密切觀察寶寶是否出現副作用,包括嗜睡、躁動不安、食慾減少、腹瀉、過度哭鬧、嘔吐、皮膚疹或其他副作用。此時應立即告知兒科醫師。
7.外用藥注意事項-只有水溶性的乳液或凝膠可塗抹在乳房;而軟膏中所含礦物油性石蠟可能會大量的經由吸吮而被嬰兒吸入。
8.眼藥注意事項-點眼藥後在內眼角的鼻淚管上端按壓至少一分鐘,以減少進到乳汁的藥物劑量,也可用衛生紙擦掉過多的藥水。
9.藥物效用的選擇-避免使用長效性或延長效果的藥物,因為可能吸收量大而易蓄積在體內。優先選擇短效性藥物,作用較侷限、全身吸收少,可以較快代謝排出,比較不影響哺乳。另外,盡可能用單一成分的藥物,以便較容易調整使用劑量。
10.多種藥物謹慎考量-當不得已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或者多種成分的藥物時,要遵守其中最可能有風險者所對應的母哺藥物建議。並需要與兒科醫師討論所擔心或遭遇的問題。
醫師叮嚀:感冒時可使用的非處方藥物
很常聽到一個問題:「母哺媽媽感冒時可以使用非處方藥物嗎?」許多母乳哺育專家及醫療工作者都可以對此一問題給予專業的意見,藥局與藥妝店所販賣的大部分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都對屬低風險,可以使用。然而,在媽媽應避免的藥物是祛充血劑(一種常見的綜合感冒藥成分),它雖然對嬰兒無害,不過會促使分泌物變乾,使得乳汁分泌降低。因此,若綜合感冒藥含有袪充血劑,應避免為宜。
註1:LactMed,一個針對哺乳期的藥物資料庫
註2:Dr. Thomas Hale是全球知名的週產期藥物學權威專家,提出《Medications and Mother’s Milk.》。中文版《赫氏授乳用藥分級表》可參見台中榮總藥劑部網頁
1901醫訊.indd (vghtc.gov.tw)
參考資料: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梅約診所、美國兒科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