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是否有某些不平衡的現象,或是一些隱藏不易顯露的情感……
文/信誼編輯群
孩子們做夢的內容
一般而言,孩子的夢和大人不同,在派翠西亞‧加菲兒的書《孩子的夢》中指出,孩子的夢通常比成人短、簡單,而且更嚇人,他們常在夢中被追趕或受攻擊。維吉尼亞大學行為科學教授凡‧提‧卡索指出,幼小的孩子比年齡較大的孩子更容易夢見動物,這些動物多半是野生動物,長相恐怖,並且常對孩子們發動身體攻擊。
《夢魘不再來》這本書中,安‧索利‧懷思美提到,幼小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噩夢,但是一旦給他們看一些由其他孩子畫的夢境時,他們會說「噢!這個就是噩夢啊!我當然做過啦!」懷思美認為我們的夢,不管是噩夢或是美夢,都有正面意義存在。因為「夢」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中是否有某些不平衡的現象,或是一些隱藏不易顯露的情感。
西諾依族的祕方
人類學家基爾頓‧史特瓦曾研究馬來西亞的一個部落——西諾伊族的生活。結果發現,「夢」在西諾伊族人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兒童常被教導去積極解決夢中的困境,在面對夢中的「敵人」時勇敢的與之周旋,而不是逃之夭夭。此外他們也鼓勵族人,若在夢中遇到不利狀況,要儘量設法扭轉情勢。
懷思美亦提到類似這種方法的運用。「我的兒子約瑟夫三歲時,常常夢見房屋失火。我先生熟悉史瓦特的研究,他想,這種方法也許可用在約瑟夫身上。有一天當約瑟夫又從夢中驚醒時,我先生告訴他:『下次再夢見失火,你就想個方法滅火。』兩天後的早晨,約瑟夫衝下樓梯,高興地大叫:『我把火給滅了!』『用什麼方法撲滅的,用你的小消防車嗎?』『不,我尿尿在房子上面。』他興奮地說。」
從那時候開始,懷思美將這個方法用在其他做噩夢的孩子身上,不過她認為將夢中的妖怪殺掉是沒有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和他們談判、溝通。因為夢中的妖怪常反映出個人性格中的某些負向特質。如果殺了妖怪,就等於抹殺掉自己個性中的一部分,這樣就無法找出夢可能傳達的各種訊息。如果我們要學著去與自己內心深處的紛亂、憤怒與悲傷打交道,就得先去跟妖怪做朋友!
幫助孩子化解夢魘
俗語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應付妖怪之道是先了解它。在安慰一個被夢魘嚇醒的小孩時,父母不宜否定有妖怪的存在,假如父母一直堅持「哪有什麼妖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妖怪!」那麼,當孩子再次夢見妖怪時,他去找誰求援呢?
當孩子從噩夢中驚醒時,第一步就是先讓他安定下來。抱抱他、安慰他,或使用一些技巧,如打開燈,讓他知道妖怪已經被嚇跑了。並且告訴孩子,明天會和他討論更多有關夢中的事。
第二天早上(或是找個適當的時機),讓孩子畫出,或依據他們的描述幫他們描繪出夢中的妖怪。當妖怪被畫到紙上時,孩子可能會覺得舒坦些,當然,這並不能完全解除孩子心中的恐懼。因此,畫一些「英雄」在紙上,譬如警察,可能會讓孩子更安心些。
一旦夢境被畫在紙上——懷思美認為這是「畫出問題癥結所在」,父母即可以引導孩子重返夢境,讓孩子假想自己正在和夢中的妖怪對話,問它要做什麼,為什麼會入夢來?藉由這種引導,父母可以瞭解孩子一些被壓抑的憤怒、挫折或害怕。
此外,懷思美亦提供了一些方式,幫助父母引導孩子和妖怪對話。如:
●在這張畫中,再加上什麼東西,你會比較不害怕?
●你希望誰來幫你一起對付妖怪?
●假如妖怪會說話,它都說些什麼?
●你有沒有什麼魔力可以控制妖怪?……等方式。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夢
懷思美亦提醒父母,「很可能你就是孩子夢中的大妖怪。因此,別急著催促孩子,如果他不肯說,那麼就找一個他能信賴的人做這項工作吧!不然,讓他順其自然也好,天下父母心,固然每個父母都希望知道孩子的一切,但是若過分侵擾孩子的個人世界,反而會使孩子對雙親產生反感。」
凡‧提‧卡索也提醒家長,孩子尚無足夠的認知技巧及抽象技巧做深入的回想,因此不要對夢做過多的詮釋,他並且表示,父母對孩子的「接納」是最重要的。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今天,研究夢的專家們建議父母,假若他們希望孩子能夜夜有美夢,不妨在孩子醒的時候做一些「築夢」的工作,像是寫日記、畫下夢境、說出夢中的情節、或是閱讀一些談論夢中冒險的故事書。而讓孩子做美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孩子閉上眼睡覺前,讓他確信自己十分安全,而且是爸媽心愛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