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討厭我的弟弟!——談手足間的爭吵、衝突
更新 : 2024-02-02
手足之間的爭吵或衝突,是不可能完全消弭的,但是父母的確有些方法可以減少手足競爭。
文/林惠雅 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
許多父母在考慮生老二之際,心中可能有的念頭是:再生個小孩,孩子也有個伴,可以一起玩,彼此互相照顧;此時腦中浮現的景象必定是一幅兄友弟恭、家庭溫馨和樂的畫面。
當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達到這個理想的應該也有,不過,大部分的父母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抱怨: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那麼地相親相愛,我家的孩子一見面就吵架?整天吵來吵去,吵得我都快受不了,有時候吵架還嫌不夠,竟然大打出手!為什麼他們不能好好相處,非得要這樣吵個不休呢?我又要怎麼處理才不會讓他們說我偏心、不公平呢?
手足之間的競爭
手足關係就如同親子關係一般,是相當特別的一種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我們無法選擇,持續的時間又相當長久,因此,對個人的生活會有相當重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看讓許多父母頗為頭痛的問題——手足之間的競爭和爭吵。為什麼手足之間會有競爭或爭吵呢?如前所述,手足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而在人和人的互動過程中,難免會有目標不同、意見不合的衝突狀況發生;再加上手足在同一個家庭中成長,接觸時間很長,衝突狀況就更容易出現了。
再者,不論父母是否意識到,當年紀較小的弟妹出生時,勢必會對家庭關係、親子互動帶來一些改變。例如,父母因為要照顧剛出生的弟妹,而減少了和年紀較大的孩子之間的互動,容易忽略他們的需求,甚至給他們較多的命令,或和他們有較多的衝突。孩子面對這些親子互動上的轉變,內心是會有情緒的,他可能會焦慮、嫉妒,並懷疑父母是否仍然愛他。
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孩子可能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因應。
有的孩子會主動地找父母談話,要求父母和他一起玩;透過孩子的主動,孩子仍可以和父母保持密切的關係。但有些孩子,則以退縮的方式來因應這種轉變。當孩子無法以主動方式來繼續和父母的親密關係時,手足間的競爭問題就會比較明顯。
除此之外,有些父母的確會比較偏愛兄弟姊妹中的一位或多位,這也可能促使手足之間發生競爭或爭吵。另一種類似的狀況,是父母對兄弟姊妹加以比較,例如父母對弟弟說:「你怎麼那麼粗心,不像哥哥做事很細心!」然後又對哥哥說:「你怎麼那麼扭扭捏捏,不像弟弟很大方,看到別人都會叫人,多有禮貌啊!」
對父母而言,父母可能會認為自己很公平,對待每個孩子都一樣,沒有偏心。可是對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感覺父母對自己比較不滿意,比較喜歡別的兄弟姊妹,這樣的心情也會加劇手足之間的競爭,他們會認為,唯有比別的兄弟姊妹更好,父母才會喜歡他。
父母該注意什麼
父母必須瞭解,手足之間的爭吵或衝突,就如同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中的爭吵或衝突一樣,是不可能完全消弭或排除的,但是的確有些方法可以減少手足競爭:
1.多重視手足彼此之間正向的互動,不要只注意負向的層面。許多研究均指出,雖然手足之間會有一些競爭,但是手足之間的互動是豐富而多變化的,不僅僅是以競爭為主要基礎,大部分是屬於利社會行為或遊戲行為。由此可見,我們認為手足關係多半是競爭或爭吵,有可能是一種錯誤的知覺。
2.提早對較大的孩子作一些調整。如果由於小寶寶的誕生,使得大孩子在生活上會有一些改變(例如搬到另一間房間、由小床改睡大床、上托兒所等),那麼這些改變最好能在老二出生以前進行,以便孩子有時間適應這些改變。
3.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嫉妒情緒。當新生兒來臨之際,較大孩子難免會有焦慮或嫉妒的情緒,這些都是正常的。
4.父母可以請較大的孩子一起加入照顧新生孩子的行列,分配給他(或他們)一些簡單的事物,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父母和較大孩子互動的機會,另一方面較大孩子也能有參與感,比較沒有被忽略冷落的感覺。
5.提醒父母,不宜對孩子們加以比較,相互比較只會加劇孩子彼此之間的競爭和不滿。
6.最重要的是,父母最好能撥出一點點時間,分別和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透過這樣的相處,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當孩子感受到父母仍是愛他的,就比較能減少和手足之間的競爭。父母必須知道,對孩子口頭上愛的保證,仍須有行動來加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