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影響你家孩子的性格?

孩子不聽管教的時候,相信很多父母心中都有這個疑問: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多少影響力?孩子的行為是先天基因決定的,還是後天父母可以改變的?

文/洪蘭 中原大學、國立台北醫學大學、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孩子的性格是先天還是後天決定,這個問題在哲學上辯論了二千年,從亞里斯多德到現在終於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最近有好幾本新書都認為:先天和後天不是對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交互作用。

神經質媽媽VS.神經質寶寶
自從人類基因體解碼之後,許多過去口說無憑純辯論的東西,現在有了實證的數據,科學家發現基因不是宿命,很多時候它會因環境刺激而表現。

比如說,有一個實驗先用育種方式將神經質的猴子與神經質的猴子交配,產生出神經質的小猴子,然後將這種小猴子一出生就與神經質的母猴或是正常的母猴一起生活六個月,看看母親不同的性格對小猴子個性和社會行為有什麼影響。

結果發現,神經質的小猴子給神經質的養母帶,長大會變成神經質的猴子,很容易緊張,不易跟其他猴子相處,是所謂的「社會適應不良」,當神經質的小母猴成年有自己的孩子時,是個不稱職的母親;但是如果牠的養母是個冷靜正常的母猴,牠長大會成為正常的猴子,甚至可以在社會階層爬得很高,表示牠懂得交朋友,利用別的猴子的支持,使自己得到更大好處。

所以雖然先天上有神經質的基因,但是只要後天環境是正常的,牠一樣可以長大成為冷靜、稱職的母親。

基因和環境一起造就人格
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個性、性向(包括聰明才智在內),都是一個先天和後天共同的產物,尤其如何做母親竟然是學來的,不是繼承來的。過去都以為母子是天性,現在發現居然有很大的後天關係。難怪現在越來越多狠心父母摔死孩子,或虐待至死的新聞。

基因和環境是個很奇妙的互動,丹麥曾有個大型研究發現,就算是體內有犯罪基因,犯罪行為的出現也要看後天有沒有提供犯罪環境去引誘孩子犯罪。這個研究發現:一個正常家庭孩子被另外一個正常家庭收養,長大後,他有13.5%的機會觸犯法律成為罪犯,但是如果養父母是罪犯,這個機率升為14.7%;如果生父母是罪犯,養父母正常,這個機率為20%;如果生父母養父母都是罪犯時,這個孩子長大犯罪的機率為24.5%。也就是說,基因使孩子有犯罪傾向,使他容易受到壞環境的引誘,但是他不一定會犯罪,沒有天生痞種之說。

不管教,孩子反被聰明誤
有些父母相信先天,總想給孩子取個好名字一帆風順,殊不知命運是操縱在自己手中,如果肯努力一定會有成果,但是如果父母不好好教,再聰明的孩子前途也堪憂。中國有句話「聰明反被聰明誤」,與其篤信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買書給他看,他將來的成就會更大些。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