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了寶寶,爸媽在感受幸福之外,也常有許多焦慮。愛太多,怕寵壞小孩;愛太少,怕小孩沒有安全感;管太多,怕小孩反感,損及親子關係;管太少,怕小孩行為失序……。在教養這條路上,怎麼做才合適呢?「適度教養」提供父母不一樣的選擇。
文/節錄自
《適度教養》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你曾經為孩子「不聽話」而感到頭痛嗎?你現在正為孩子「不聽話」而感到頭痛嗎?孩子從1歲多到青少年,爸媽都可能會遇到孩子不聽話的狀況。雖然,孩子常帶來歡樂和幸福感受,但當他「不聽話」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生氣、挫折、甚至快抓狂。面對孩子「不聽話」,爸媽或許曾經好好地跟他說要聽話、稱讚他;也曾提高聲調罵他;甚至無可奈何,只好用打的。這些做法剛開始也許有用,但後來就失效,孩子繼續「不聽話」。
■爸媽很納悶: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不聽話」只是表面行為,不同孩子的「不聽話」可能來自相同或不同的原因, 如果大人無法掌握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做法就無法對症下藥,在此情況下,「不聽話」仍會繼續困擾著大人。
■爸媽可能會問:我又如何知道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呢??
這個答案是:或許「適度教養7個向度」中的一些向度,可以協助你檢視你的教養做法,讓你知道表面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孩子「不聽話」可能牽涉到3個教養向度,一是「規則」,即設定孩子應該/不應該、可以/不可以做的事;二是「行為控制」,是指爸媽用什麼做法來設訂或執行規定;三是「處罰」,即孩子不聽話,用處罰的做法來處理。
首先,孩子不聽話,可能來自:
規則太多,孩子記不住;
規則非孩子能力所及,做不到;
雖設有規則,但執行不力,孩子有機可乘;
認為規則不合哩,挑戰權威;
雖然清楚規則,但探測大人底線。
孩子不聽話,大人可能:說教、罰站、責罵等。
■爸媽又問:不這樣做,那怎麼辦呢?難道我都不能罵孩子嗎?
「適度教養」提供的方法是:為孩子設定「重要」、「合理適度」和「適量」的規定;使用「說明理由」、「提供選擇與接受後果」、「協商討論」來設定和執行規則;運用「建設性批評與行為結果」(包括如何有效地批評),以及「培養孩子缺乏的能力」。
當你為「愛孩子」而困擾的時候……
有些人的困擾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因為愛孩子,所以幫孩子做很多事,孩子不僅什麼都不會,甚至嫌爸媽沒做好,讓爸媽既生氣又難過。
■爸媽很納悶:難道愛孩子也錯了嗎?
「適度教養7個向度」中「愛與保護」向度的答案是:
「愛與保護」孩子並沒有錯,錯在「愛與保護」過多或不足。
■爸媽又問:那要怎樣愛孩子呢?
「適度教養」提供的做法是:對孩子表達關愛、接納、同理」;提供適當的協助,孩子能力會做的事,讓他自己學著做。
適度教養,給自己另一種選擇走出困境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似乎也可以描述孩子:「每位孩子可能或多或少有令家長頭痛的狀況」。面對孩子不同狀況,單獨或整合使用「適度教養7個向度」的做法,包括:「愛與保護」、「規則」、「期待」、「行為控制」、「讚美」、「不處罰」、「不用心理控制」,一方面可以協助你檢視你的教養做法;二方面,讓你瞭解你的教養做法是什麼;三方面,讓你明白你的教養做法有什麼影響;四方面,你可以怎麼做來解開這個困境!
「適度教養7個向度」的做法是教養的另一種選擇,也是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做法。
你願意嘗試看看,成為一位「適度教養」的家長嗎?
適度教養的七個教養向度是什麼?
1.愛與保護:是指父母對孩子表達關愛與回應他的需求、為他安排事務或提供保護和協助等。
2.規則:是指父母設定孩子要遵守的規定或限制,也就是設定應該/不應該、可以/不可以做的事。
3.期待: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表現、考試成績或成就等,期待的標準有多高。
4.行為控制:是指父母用什麼做法來設定或執行規定。是由父母單獨決定或是由孩子自己就決定,或是親子共同決定。
5.讚美: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表現表達肯定的方式。是用買東西、給錢等物質獎勵;或是稱讚「你好棒」;或是告訴孩子表現良好的具體行為。
6.處罰:是指父母處理孩子犯錯的方式。適度教養不建議對孩子採取處罰的方式,使用打罵、罰站、或是剝奪他的權利等等做法都屬於不適度教養。。
7.心理控制:是指父母利用孩子對父母依賴及被遺棄的恐懼,操控孩子的想法或讓他產生負向情感,像是罪惡感、無效感、使得孩子放棄自己的意願,去遵守父母的規定或合乎父母期望。適度教養不贊同父母用心理控制的方式來規範孩子的行為,孩子做錯事,建議採取說明、協商或調整規則來進行行為規範。
書籍簡介
適度教養
適度教養讓你體會:這樣愛孩子,剛剛好!
習以為常的教養方式需要改變嗎?適度或不適度差別在哪裡?
作者根據學理,把多年的教學心得與對社會變遷的觀察,提出「適度教養」的七個向度,釐清容易混淆的教養概念,並提供許多具體的案例建議,讓父母找出自己的盲點,通過生活中大小事件,掌握怎麼實踐「適度教養」,跟孩子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親近。瞭解與改變自己的教養做法,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作者簡介
林惠雅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博士。
曾任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現已退休。目前擔任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
專長為父母教養、親子關係、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經營「惠雅老師的教養小叮嚀」社團,充滿好奇心嘗試很多新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