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生活遊戲,解問題

所有發生的事件與衝突,都是孩子成長與解決問題的機會。孩子的成長就是透過每次解決問題的新經驗所累積出來的。針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專家們提供了以下的建議:

大人幫孩子解決問題,當然又快又好,不過,孩子必須要有失敗的經驗,才會學到技巧和能力。有很多「媽寶」一遇到難題,最常掛在嘴上的話都是:「我不會」,這是因為總是幫孩子解決問題的爸媽,早已磨掉了他的動機與信心。其實幼兒期想要自己動手的動機相當強,特別是2∼3歲的孩子,能力和經驗都有限,但什麼事都想試。爸媽應善用幼兒期的特性,養成不怕問題的孩子。

生活練習題

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孩子經歷問題、代替孩子長大。如果爸媽先有心理準備,一定要了解放手讓孩子吃東西就會一團亂、讓孩子自己開餅乾會灑一地、衣服會穿反,但孩子就是值得你花時間去等待,而且只要心裡明白在這混亂的背後,孩子將會更瞭解自己,也會找出新的解決策略,自然就能放心也放手。

從生活狀況題開始----
爸媽可以從生活狀況題開始讓孩子練習。比如:在人潮洶湧的百貨公司、大賣場或園遊會內,問問孩子:

*如果走丟了該怎麼辦?在原地等嗎?還是找其他大人求救?
*爸媽可以挑一條孩子還算熟悉的路,讓五歲以上的孩子挑戰當導遊。
*萬一人太多了,孩子上車了,爸媽沒有擠上車,該怎麼辦?相約到下一站月台會合?還是請站務人員廣播?
等到孩子學會了,可以向穿制服的人尋求幫忙時、知道要到服務台廣播時….,你的孩子就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遊戲練習題

生活中常見的玩具/遊戲,只要具備開放式素材、沒有固定玩法的特色,就是最能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遊具,以下推薦4種讓親子百玩不厭的解決問題遊戲:

拼圖遊戲:
玩拼圖遊戲並不簡單,孩子需要具備單一與整體的概念,透過形狀對應的方式,逐漸將多片拼圖組成一個圖案;而且,拼圖的策略也不相同,如:先找到四個角,然後完成邊框;先找圖案裡的眼睛拼起來,就出現頭和臉;或根據顏色或拼圖切割的形狀,來找缺塊;或者思考如何轉動圖片方向,來尋找對應的缺塊。總之,拼圖不僅可刺激孩子的心智、挑戰思考,也是幫助幼兒獲得解決問題能力的好遊戲。

積木遊戲:
積木遊戲是非常適合鍛鍊解決問題策略的遊戲,因為不論要堆高、橫向堆疊或是堆出有弧度的汽車或彈珠軌道,孩子都得有策略,才能克服堆了之後立刻倒下,或者軌道不平而卡住車子或彈珠的問題。

以搭一座橋或門為例,常會看見還沒掌握技巧的孩子,採取協力合作的方式,先以一根柱子撐著屋頂或橋面,由其他同伴拿著一根根積木比較高度,直到換到同樣高的兩根柱子才能放手。

美勞遊戲:
將平日蒐集的免洗筷、吸管、色紙、豆子、膠帶和衛生紙捲等各種質感的素材交到孩子手上,看他們可以變出什麼!

孩子必須熟悉多元的素材,下次面對問題時,才能應用對素材的理解,將身邊的材料都拿來替代與改造。比方要做一個筆筒,孩子會發現奶粉罐太大,衛生紙捲筒加上圓底或寶特瓶切開後,會更適合成為筆筒。

因此,捏黏土最好的設備就是雙手和黏土,可提供孩子可推黏土的水管、可切的蛋糕刀,或是可挖洞的粗吸管,但千萬不要提供現成的餅乾模。此外,DIY材料包雖方便,但因為限定了素材的規格,易對幼兒形成限制,也不建議購買。

閱讀思考:

閱讀童話時,爸媽可能會發現故事裡的刻板印象,例如:公主只能等待王子的救援,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能力,王子的策略也很有限。建議爸媽可以和孩子討論公主如何自救、王子還有哪些作法⋯⋯。

閱讀過程中,邀請孩子參與故事,預測故事的情節或結局,都會讓孩子覺得聽故事、說故事、玩故事都非常的有趣。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