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陪孩子玩「益智玩具」?
更新 : 2024-06-25
玩具一旦被標註是「益智玩具」,通常都是家長最樂於購買的玩具類型,不過,請注意,孩子玩這類玩具非常容易「卡關」,一旦無法即時克服,往往會被孩子棄之不顧……
拼圖、套套杯、桌遊……這一類玩具通常都是被歸類為「益智認知玩具」,除了好玩之外,還可以讓孩子獲得許多基礎的認知概念,如:大小、比較、整體…。所以,只要有「益智」功能,通常都是家長最樂於買給孩子的玩具類型,不過,父母要特別留心的是,玩這類玩具很容易「卡關」,一旦在遊戲過程孩子碰到挫折時又無法即時處理時,那麼,這一個玩具將會成為「廢物」被孩子丟棄在一旁,所以,陪孩子玩益智玩具時,父母一定要從旁協助、或是和孩子一起玩,這樣才有可能將玩具的學習性延展到極致。
一邊玩,一邊說遊戲的現況
「說明」,對於孩子了解遊戲歷程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不論孩子的年紀多大,在玩認知玩具時,爸爸媽媽都可以將正在進行的活動,以及發生的因果關係,跟孩子描述說明。例如:孩子在玩套套杯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因為杯子比較大,所以套不進小的杯子」。
非常多的研究指出,爸爸媽媽詳盡的語言描述以及和孩子的豐富對話,不但能幫助孩子的語言發展,更能讓孩子對周遭事物的特性有更多的認識,促進概念的形成。
大大鼓勵孩子的創新玩法
好的認知類玩具可以吸引孩子反覆操作,也有多樣的玩法變化。而唯有反覆操作、親身體驗,才能讓孩子從嘗試錯誤中吸取經驗、形成概念,所以應該多鼓勵孩子自由嘗試怎麼玩。像在玩積木的時候,孩子喜歡反覆敲打,或是不停堆高後再推倒,這是很典型的學習模式,也是孩子在實驗物體的物理特質。 不過要提醒爸爸媽媽,三歲之前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三歲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約九分鐘),所以不要同時給孩子太多的玩具讓他分心,一次玩一種,孩子才能玩出玩具的多種玩法與趣味。
不限制孩子自己的獨特玩法!
此外,因為每個孩子的背景知識以及喜好不同,在玩玩具時,也會產生一些獨特的玩法,像是:有些孩子會把積木拿來炒菜,或是把方塊積木當作車子來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不要限制或是制止,要求孩子一定要照著規定的玩法玩,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因為這也是獨一無二的創造力呢!
孩子才是遊戲的主導者!
當孩子在玩認知玩具時,除了鼓勵孩子多嘗試、自由地玩之外,你應該更積極地當一位引導者,也就是要試著恰到好處的引導孩子去注意和探索,讓他發現或掌握快要達成的概念。像是玩拼圖時,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一隻小狗耶!小狗少了什麼?」,給孩子拼接的線索,引導他去發現。 但要注意不是急著給孩子答案,而是提供協助、讓他自己摸索出結果,如此孩子才能在操作中獲得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納孩子的遊戲挫折感
認知類的玩具往往有些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像是完成拼圖、依序把積木放入固定的位置裡。如果孩子沒有辦法達到目標時,有時會生氣、哭或是尖叫,這是孩子面對挫折的正常反應。爸爸媽媽應該要體諒孩子,並耐心地鼓勵孩子再試一次,或是提供線索幫助他解決問題。此外,當這類情形發生時,爸爸媽媽也要再次檢視玩具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層,以免一再地造成孩子的挫折,最後對玩該類玩具失去興趣。 總之,別忘了玩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好玩,而透過爸爸媽媽的引導與共玩,是要讓孩子透過玩具快樂的學習,千萬不要只注重玩具的學習目的與固定玩法,而失去玩玩具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