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6大失禮狀況?

信誼基金會曾進行一項網路票選活動,有983位爸媽投票選下最令他們傷腦筋的幼兒禮貌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幼兒禮貌狀況最常見?

有983位爸媽投票選下最令他們傷腦筋的幼兒禮貌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幼兒禮貌狀況最常見?爸媽又該如何因應孩子失禮的情形呢?

失禮行為第一名:做錯事又不肯道歉

調查中,有45%的爸媽認為「孩子做錯事又不肯道歉」這是最令人困擾的失禮行為。當孩子出現類似行為時,父母不要輕易否定自己,覺得教不好孩子很丟臉,而是要轉換想法,告訴自己:這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1~3歲處理技巧
年幼的孩子還無法清楚地分辨行為合宜與否,因此在做出負面行為後,可能不知道要道歉,或不覺得自己應該道歉,例如:有人擋在孩子前面,孩子就很自然地伸手推開對方。這時,爸媽可以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合宜的行為。爸媽可以陪孩子一起向對方道歉,並教孩子用簡單的辭彙表達自己的意圖,如「請走開」、「請還我」等等。若是孩子不願意,爸媽也不必強迫孩子說出「對不起」三個字,可以用具體行為來代替(如:呼呼對方跌傷的部位)。

4~6歲處理技巧
進入幼兒園後的孩子,開始在乎友伴,在眾人前絕不肯輕易低頭認錯。提醒爸媽,請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孩子情緒激昂時強逼孩子道歉,而是先帶開孩子,同理孩子的情緒,等他和緩下來後,再要求他去向對方表示歉意。請爸媽不要用送禮等方式來代替孩子道歉,否則孩子會以為做錯事也無所謂,反正爸媽會幫忙處理。事後也別忘了,鼓勵孩子多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感受,減少孩子用不當行為宣洩情緒的機率。

失禮行為第二名:不願意跟人分享/搶別人東西(27%)

想要改善孩子不願分享或搶東西的情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事先預告,在與友伴見面之前,請孩子挑出願意與人分享的玩具,把不願分享的收起來。此外,若是爸媽強調分享所帶來的正面效應,孩子就會感受到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例如:「這個餅乾很好吃,如果你分一些給妹妹,妹妹一定會很高興」。

1~3歲處理技巧
這個年紀的孩子處於自我中心期,對物品的歸屬也沒有概念,常常看到喜歡的東西就認為是「我的」,建議爸媽,當孩子在與友伴互動時,盡量在旁引導,利用機會教育,明確地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幫助孩子建立物權觀念,並引導孩子詢問對方能否借來玩。

4~6歲處理技巧
對於已有物權觀念的孩子,爸媽可把引導重點放在自控力,培養孩子合作及輪流的概念。面對自控力不足的孩子,請爸媽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讓孩子制定一個等待的目標:「我知道你現在就想玩,可是還沒有輪到你,你覺得你可以再等多久?」當孩子達成目標時,盡量給予鼓勵;假如孩子真的無法等待,則用其他玩具或有趣的活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失禮行為第三名:喜歡插嘴,打斷大人的談話

帶孩子參與親友聚會時,孩子在無聊之際,不免就會插嘴以博取爸媽的注意力。建議爸媽,事前準備孩子喜歡的玩具,在聚會開始時,先為孩子安排好活動,才進行大人之間的談話。

當孩子發出干擾時,請爸媽先確認孩子的需求,若是真的很緊急,就暫停手邊的事,或請身旁的親友協助孩子。假如孩子並沒有迫切的需求,只是想要博取關注,爸媽可以即時先做簡短的回應,讓孩子知道爸媽已經有收到自己的訊號,例如:「爸爸知道你想跟我說話,但我現在正在講電話」,讓孩子稍作等待。

請孩子等待時,必須給予明確的指示,例如:「等你吃完你的點心」、「等時鐘的長針走到2(適用4歲以上)」等等。雖然適度的等待對孩子有益,爸媽必須依孩子的發展狀況給予指示,不要超過孩子的能力限度。

失禮行為第四名:不守餐桌禮儀

培養餐桌禮儀的關鍵並不在於幼兒的能力,而是爸媽設定的標準。只要為孩子設定合理的標準,不論在家中或在外用餐都維持一致性,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在家建立用餐好習慣
從孩子能夠自己坐好開始,爸媽就要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養成固定時間、固定位置用餐的習慣,當孩子開始想玩時就請他下桌,讓他知道「吃飯不是遊戲」。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請他在用餐前幫忙鋪桌巾、擺餐具,營造用餐的氣氛。

出外用餐的原則
帶孩子外出用餐時,請選擇適合的親子餐廳,並在用餐時維持和家中一貫的標準,不能因為有旁觀者就改變原有的習慣。爸媽可以帶著孩子慣用的餐具,讓孩子更容易進入狀況。此外,出外用餐所需的時間較長,幼兒難免會失去耐性,建議爸媽分工,輪流照顧孩子,當孩子開始坐不住時,就帶孩子離開座位走一走、分散注意力,不要等到孩子開始哭鬧才採取行動。

失禮行為第五名:不肯跟人打招呼、道別

有些孩子在家中能言善道,一到外面卻惜字如金,不肯跟人打招呼、別人問話也不理會,讓爸媽不知該如何應對。邱美嫚老師提醒,平時在家就要養成習慣,鼓勵孩子使用禮貌用語,不能因為家人彼此熟稔就忽略了禮節。

視孩子的個性引導
當孩子與親友初次見面時,請爸媽先為孩子介紹親友,讓他有足夠的時間來認識對方,不需要急著逼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真的很害羞,朝對方點點頭、微笑一下也是很好的方式,爸媽只要幫忙打個圓場:「他比較害羞,等一下熟了就會願意跟你玩了。」相信親友一定也能體諒。

留意互動方式
如果孩子並不是害羞、退縮的性格,卻不肯跟人問好,爸媽可能就要注意一下,是否對方的舉止讓孩子無法適應,例如:在與孩子熟悉前,就突然捏孩子的臉頰、要求孩子抱抱,或是說話的聲音較大,讓孩子誤以為對方很兇等等。若是有這些情形,爸媽可以跟孩子解釋,對方並沒有惡意,或是提醒一下親友,用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與他互動。

失禮行為第六名:收了禮物卻不道謝

過年收紅包,很容易出現很多尷尬的失禮行為,如,孩子問:「怎麼沒有紅包?」或是,拿了禮物卻完全沒有感謝之意,所以,爸媽可以從情緒著手,告訴孩子:「這是阿姨特地幫你挑的禮物,如果你喜歡,阿姨一定會很高興。」

爸媽在遇到孩子失禮的情況時,難免會感到懊惱,擔心別人會認為自己沒把孩子教好。請爸媽在引導孩子的行為之餘,也要調整心態,肯定自己在育兒上的努力,將這些問題視為讓自己、讓孩子成長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請時時注意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以一致的標準要求家中成員,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在耳濡目染之下,從生活中學會好禮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