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勇敢喔!」這是父母很常對孩子說的話。孩子跌倒哭了、打針時緊張害怕、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淚眼汪汪……,大人往往會先叫孩子「勇敢」。可是,要採取哪些方法引導孩子,才能真正助他一臂之力呢?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 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勇敢和自信、決心、毅力密不可分
在探討勇敢時,很難將它與自信、決心和毅力分開,勇敢跟這些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當面對挑戰,個人要承擔風險時或許會感到恐懼,但無論如何又一定要去做,這時就必需鼓起勇氣。
․會恐懼很正常,要能先設想與防備
有些父母會跟孩子說,勇敢一點去面對你的恐懼,彷彿恐懼是羞恥的事,其實感覺恐懼是正常的、能預料到的,但也是可以被克服的。一個人需要勇敢的同時,並不代表他的心中沒有恐懼。
孩子會從生活中觀察成人,特別是父母,來了解自己的行為界線。你可以教導孩子對即將參與的事情預先設想,考慮存在的風險,然後嘗試採取預防措施,例如騎腳踏車時為什麼要戴安全帽、如何戴好護具。
․從接受失敗,學習擔負後果和改善
失敗是個難能可貴的學習。當狀況發生時,不要讓孩子只有氣餒感,而是把握機會跟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教他認識失敗的嚴重性及需要擔負的後果。保持正向支持的態度,探討如何改善,並鼓勵孩子再試一次。
孩子從體驗失敗到獲得成功的過程是很有價值的,會讓他在未來就更有勇氣面對新的挑戰。有些父母捨不得孩子犯錯或失敗,替他做了過多的準備和保護,無疑是斷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不必刻意把孩子丟入恐懼困境磨練
有些激進派的父母,以為孩子在艱難的狀況下才能激發潛能,絕處逢生、脫胎換骨。他們主張讓孩子直接面對恐懼、正面迎擊。
殊不知過度強行的後果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造成心理創傷。更嚴重的會導致他終身不願面對恐懼,只尋求舒服的生活狀態,不但會剝奪孩子面對挑戰時的選擇權,也無助於他學習自主處理恐懼。
4個策略,培養孩子成為有勇氣的人
勇氣,並不只是讓孩子把事情做好,而是有克服挑戰、勇於嘗試一件事的精神。建議父母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策略1.以正向心態去擁抱失敗
教導孩子放手一搏,但不要只專注在結果。當事情是按照原先的計畫進行時,我們會覺得一切順利和充滿成就感;如果出現差錯,別慌張,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正向成長心態能幫助孩子有更強大的心智,不管事情順利與否,他都會有勇氣面對,有能力處理。
策略2.具體肯定孩子的勇敢表現
當孩子做了勇敢的事情時,即使只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一小步,也要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新行為及努力。例如:我看到你今天跟班上的同學分享週末的趣事,你講得真好。幫助他看到自己已經克服害羞,施展勇氣站在全班面前好好的說話。父母的肯定,可以鼓勵他更進一步的挑戰自己。
策略3.鼓勵孩子融入團體建立友誼
鼓勵孩子交朋友。有的孩子在剛入學或進入新環境時,比較害羞,在建立新的友誼時放不開。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建議或製造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能練習與別人好好的相處、一起玩耍與學習。這也是增強勇氣很好的機會。
策略4.從故事或自身經驗提供榜樣
透過閱讀勇敢人物或歷史人物事蹟,讓孩子經由他人的故事,了解如何克服恐懼和承擔風險,激發勇氣。同時,父母是孩子很好的榜樣,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例如:如何學會游泳不再怕水,並與孩子一起慶祝學習成果。
親子一起討論演練,儲備迎接挑戰的勇氣
父母可以針對孩子即將面臨的新挑戰,跟他討論並演練解決的方法。例如孩子比較內向,害怕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這時,父母可以問孩子擔心什麼、怎樣解決心中的顧慮,或者聚會時如何應對、可以玩哪些遊戲……。孩子經由理解和演練,克服恐懼,就更能適應環境。
培養孩子的勇氣,學齡前是關鍵時期,孩子需要多一些機會學習勇敢的探索周遭環境和做事情。父母做榜樣並引導孩子,將能幫助孩子跨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