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無字書,一起學觀察玩思考

當父母翻開一本只有圖畫沒有文字的書,會不會覺得苦惱,不知該怎麼與孩子共讀呢?不妨試著脫離文字的限制,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的故事,奠定思考力與觀察力。

文/宋珮 圖像藝術研究者

在紙本圖畫書當中,有一種文字極少,或是根本沒有文字的無字書(Wordless Book)。無字書的作家往往也是畫家,他們透過圖畫的內容與圖畫間的關聯鋪排故事,讓讀者自己解讀。

無字書的故事通常包含許多連續事件,由連續事件驅動故事進行,因此,作家必須精心規劃設計,務必把畫面與畫面之間所經過的時間、推移的空間,以及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呈現出來,而讀者需要觀察畫中細節、仔細尋找線索、進行推理,才能通透的理解全局。親子共讀無字書的過程,正可以幫助兒童有條理的「觀察與描述」,並且學習「推理與詮釋」。

觀察圖片,引導孩子描述故事
親子一起閱讀無字書時,成人不妨引導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描述,試著自己說故事。這個過程可以從一一指出畫面中的元素(包括線條、形狀、色彩)開始,讓他們發揮敏銳的觀察力,然後,鼓勵他們描述畫中發生的事情,練習用口語表達他們觀察的結果。

問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
兒童在學會識字之前,閱讀無字書的眼光尤其澄澈,因為全部的專注力都集中在畫面上,往往比成人看到更多的細節,再由細節逐漸關顧到整體,而成人反而是先看整體,再看細節。因此在觀察的階段,不妨讓孩子盡量說出他們所看到的,成人在旁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幫助他們歸納出畫中的人、時、地、物,也就是故事的主角、發生的時間及地點,還有跟主角有關的各種東西。

換個方式,鼓勵孩子說得更完整
觀察細節時,孩子其實已經大略知道畫中發生的事情,會高興地說出來,這時,成人不妨鼓勵他們把片段的詞句結合成完整的句子,此外,成人還可以把他們的句子覆述一次,問他們「你的意思是不是……?」藉著覆述的機會修飾他們的句子。

再多看一眼:哪裡不一樣?
無字書中往往包含單一畫面、對比畫面和連續畫面,單一的畫面有時佔據整個跨頁或是一個單頁,畫中細節較多,通常是作家希望讀者能多停留觀賞的故事環節。而對比的頁面是兩幅相似,卻並不相同的畫面,很適合讓孩子比比看相同相異之處,他們很喜歡這種視覺遊戲。

對比畫面有時安排在左右頁,有時安排在前後不同的頁面上,為得是呈現情節轉折造成的前後差異。不論是單一畫面,或是對比畫面都很適合運用「觀察與描述」的方式,幫助孩子仔細「讀」圖。而連續的畫面則適合練習「推理與詮釋」。

動動腦,練習推理與詮釋
無字書中的連續畫面有時會用圖框(漫畫框)來區分,例如《雪人》、《尋貓啟事》;有時則是一個頁面接著一個頁面,呈現情節的發展,例如《午後》;《小白》則是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錯運用「單一畫面」、「對比畫面」、「連續畫面」。親子可以一起推敲圖畫與圖畫之間的關係,以及所表達的故事內容。

除了情節,還可以討論畫中的線條、形狀與色彩在前後圖畫上有什麼變化,以及變化所代表的意義。例如《午後》中由陰轉晴的變化,是用色彩呈現的,《貓頭鷹蝙蝠》裡天色的變化也是。成人可以問孩子,從畫面看出了哪些線索?為什麼?像這樣透過觀察做出詮釋,就是一種推理的過程。詮釋的方法可能不只一種,不妨進一步討論,哪一種詮釋最好。

閱讀無字書是一趟探索之旅,精心創作的無字書必定在圖畫和版面設計上埋下許多線索,讀者只要耐心地反覆觀看,必定能掌握全局。而親子在共同觀賞之間,自然而然的培養了讀圖的能力,和口語描述的技巧。從觀察到描述,進而詮釋的過程,也為孩子往後觀賞視覺藝術,包括平面設計、繪畫、攝影、動畫或是電影奠定了基礎。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