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上學後,父母常叮嚀孩子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舉凡整理玩具、收拾書包、做功課等等看似小事,但該做的都要自動做好,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這項能力,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培養呢?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 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你知道這些都叫做「責任」嗎?
當父母被問到希望孩子具備什麼特質時,最常見的答案之一是「負責任」。負責任包括:盡力做某件事;履行承諾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遵守諾言和協議,值得人們信賴;做正確的事情時接受讚美並在犯錯時承認錯誤;成為家庭、社區和社會裡有貢獻的一份子。責任,可以在很多小事裡展現,也可以成就大事。
父母必備:溝通、榜樣和選擇
幫助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三個必要條件是:溝通、榜樣和選擇。
․溝通時表明意圖和期望
與孩子討論責任時,要確切表明意圖和期望。討論新任務不要只告訴孩子不該做什麼;父母可以說明什麼是適當的行為和預期的表現,對話時採取正向積極的態度,言詞是孩子能理解的,並提供良好的選擇、想法及建議的行為。
例如,你希望孩子能夠保持客廳整潔,那麼可以告訴孩子,吃東西時要在餐桌前,吃完後把碎屑或包裝紙收集起來丟掉,把桌椅清理乾淨。這麼做是以明確的引導讓孩子行為有所依據,而不是只交代「不要把客廳弄亂」。當孩子表現出你所指導的行為時,要給予正向的肯定,這會讓孩子了解自己是有能力負起這項任務,同時也讓他感到快樂和自信。
․以身作則當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非常善於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總是深深影響了他。父母要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例如,爸爸負責倒垃圾,那麼爸爸做好垃圾分類和定時倒垃,並保持圾垃桶及周邊的清潔,這樣不僅教導孩子如何整理垃圾,更樹立認真工作、愛護家人的榜樣。
․提供可以掌握的選擇
父母教導孩子做事的方法時,要與孩子討論並提供選擇機會,但是選項不宜太多,最好在三個以下才不會超過孩子能掌控的範圍。孩子進行任務時,父母不要只專注於結果,更要看重做事的過程,那才是培養負責最好的時機。
例如,孩子分配到的任務是擦拭家具,你可以讓孩子決定要從哪個地方開始、使用什麼樣的工具。父母在開始時可以從旁協助提供建議,當孩子經過多次的練習,逐漸熟練後,就能夠獨自完成了。
培養責任感必須掌握年齡特性
孩子的能力會隨年齡增長,父母要能掌握兒童發展的特性,善用以下幾個策略幫孩子培養責任感。
策略1. 從小開始
養成一個負責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小開始。父母根據孩子的年齡,在他小時候就提供適合他能力的任務,做家事時讓孩子參與。例如,吃飯前讓孩子幫忙擺碗筷。當孩子能為家人服務時,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懂得有能力照顧別人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策略2. 專注在一項新任務
父母可按照孩子的年齡及能力,適時提供他不同的任務。每次要給新任務時,盡量專注在一項就好,如果一次給太多,容易造成壓力並製造學習的困難。父母給孩子新的任務後,除了指導他怎麼做,也要多陪伴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策略3. 制定生活常規時間表
把家裡一些常規的活動,例如,晚上刷牙、睡覺等事項做成時間表,讓孩子有所依循。規律的生活讓孩子能夠掌控生活中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清楚生活節奏和做事的步驟,孩子比較容易自我管理。
策略4. 家務分工管理
提供一個有日期的工作表,列舉家務項目及分工職責,這樣的表格可以讓孩子的任務透過視覺的提醒和給予回饋。父母可讓孩子自己用貼紙記錄,增加參與感。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會看到自己的努力,充滿成就感。
策略5. 放手讓孩子做選擇
放手讓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可以做選擇,例如,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餐……。當孩子能夠自己做選擇時,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對」的事情,就會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得越來越好,也就能更負起責任。
從外在誘因內化成自己的成就感
孩子學習擔負責任時,父母不妨藉由外在動機的力量,幫助孩子產生做事的動力。只要孩子開始練習,慢慢的就能將做事的動機從外在的誘因,內化成心中的快感和成就感。
例如,孩子在上床前把玩具收好,父母的獎勵是多讀一個故事給他聽。孩子會因為想多聽一個故事,而完成收拾的責任。但是父母切記不要用零食等物質作為激勵,以免日後孩子拿不到物質獎勵,就不願意承擔責任。最單純的心靈獎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從小在生活中不斷的累積成功的做事經驗,覺得自己有能力,才會更願意承擔責任,最終成長為一個負責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