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共讀童謠兒歌──啟發創意,啟蒙語言力

翻開童謠書唸給孩子聽時,如何使這些兒歌更有吸引力,能讓他們聚精會神的聽呢?掌握住反覆唸唱、生動語調表情、肢體表演加上親密擁抱的儀式感,就可以讓這些「文字歌」像七彩泡泡般輕易吸引孩子!


文/林瑋(國語日報編輯部副總編輯、著名文學家林良先生的三女兒)

挑選適合兒歌 反覆念唱
在我的童年階段,我喜歡爸爸翻譯的一本書叫《青蛙先生的婚禮》,它是一首很長的「敘事兒歌」,原本是英國蘇格蘭童謠,流傳到美國以後,由一位詩人歌唱家將它改寫發表,後來爸爸用兒歌的形式翻譯為中文,整本書在詩的部分含標點就有381個字。最後一頁有段很妙的話:「青蛙帶老鼠去法國度蜜月,我講的故事就只有這麼些。青蛙把馬鞍和繮繩留在家鄉,後來他怎麼樣請你接下去講!」這篇將近四百字的內容,爸媽常念給我聽,很早我就成為能「表演念長詩」的小孩,現在都還記得住詞句,而且想起這首兒歌就很開心!

雖然我們常跟家長說,挑選童謠兒歌時可選擇那些短小精悍、押韻明顯、節奏感強的兒歌,但長兒歌自有它的好處,我的記憶力不錯,或許也跟自小的「訓練」有關。因此,所謂的「適合」,重點可放在「讓孩子能夠在念唱中感受到樂趣與愉悅」,或許更為恰當。

搭配生動語調 快樂表情
親子共讀童謠兒歌的過程中,大人要注重使用「生動的語調」和「快樂的表情」,這樣的態度很富感染力!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對兒歌的熱愛和投入。

孩子對聲音和表情的感受力非常敏銳,親子走進劇場看表演時,演員的語調如果太陰森森,表情齜牙咧嘴的,孩子馬上哇哇大哭往大人背後躲。相反的,演員的語調可愛生動,表情豐富、討喜,孩子馬上笑容燦爛如花朵盛開!這樣的表情,也是我們共讀時希望在孩子臉上看到的!

選一本適合的書來念吧!例如我爸爸寫的兒歌《媽媽》,就是一首貼近生活的作品,可以當圖畫書看,也可當一首很長的故事詩,每當我們一起看這本書時,都能感受到溫馨與愉悅。「小狗有媽媽。小貓,也有媽媽。……我也有媽媽。媽媽大,我小。」大人讀每一頁,都會不自覺微笑,被大人擁在懷中的小孩,更是最快樂幸福的寶貝!

符合語意情境 肢體表演
兒童正處在「語言學習」階段,對文字的運用是陌生的,因此聽大人念誦時,如果配合著肢體動作去帶節奏,往往能使孩子對那個聲音的意思記憶更深刻。若從學習語言的觀點來看,為啟發兒童對文字的體會,配上動作是很好的辦法。

執行方式,就是把自己當舞臺上的演員吧,全心投入在共讀的詩歌中。我的孩子小時候很喜歡一首兒歌,記得其中幾句:「坐車車,去爬山,向左彎,向右彎,緊急煞車,向前彎。」我一面誇張的念,一面隨著情境向左、向右、向前倒,小孩咯咯咯笑個不停!

要讓兒歌更有趣味性,可以透過肢體動作,將文字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例如念到描述小動物跳躍的部分時,可以模仿動物的動作,或者在描述景色美麗的時候,可以用手勢表現出高高的山、大大的太陽、直挺挺的樹……,這樣可讓孩子投入其中,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

為讓孩子開心,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享受共讀的過程中,大人不妨演起來吧! 

以儀式感收尾 親密擁抱
在共讀童謠兒歌的結尾,要來點不一樣的設計。可以邀請孩子把童謠的主角換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想像,在發表中滿足他參與的欲望。或者,創造一個溫馨的結束儀式,例如用溫暖的擁抱來結束共讀時光。親密擁抱為共讀時的愉悅和溫暖加分,也能加深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透過這樣的儀式感,使共讀童謠兒歌的時刻更富意義,並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美好回憶。就像我,想起童年的那首英國蘇格蘭童謠時,都會嘴角上揚呢!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