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盧」,我是覺得很幸福

帶孩子出遊,原本高高興興的,但是準備回家時,孩子卻鬧起彆扭。你是不是也常遇到這種場景,被孩子「盧」到不想再帶孩子出門呢?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文/林惠雅 親職教育專家、《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作者

孩子事件簿:歡樂的家庭出遊,孩子為何變調?
週日下午爸爸要在金山參加一個研討會議。由於阿公阿媽很久沒去金山了,大家商量是否趁這個機會全家去金山住一晚,隔天回台北。3歲多的他聽了興高采烈的跟在準備東西的大人身後打轉。準備好之後,大家出發了!沿路他既不吵也不鬧,笑眯眯的看著風景,有時跟媽媽和阿公阿媽說說笑,時間好像咻一下就過去了,很快抵達金山。

由於離爸爸參加研討會的時間還有一點空檔,於是大家決定簡單吃就好,選了比較靠近會議地點的一家牛肉麵店吃中餐。牛肉麵上桌後,大家有說有笑,聊得開心,阿公阿媽說著以前金山的樣子,爸爸媽媽也說著年輕約會時來過金山。平常大家在家吃飯也會邊吃邊聊,今天大概是因為出遊的關係,聊得特別起勁有趣,他看起來也聽得津津有味。爸爸吃完就去參加研討會,阿公、阿媽、媽媽帶著他到處走走逛逛,度過愉快的一天。

隔天起床吃過早餐,大家正準備收拾東西打道回府,殊不知昨天快樂的孩子突然哭鬧著說:「我不要回家,我要吃牛肉麵。」媽媽跟他解釋,麵店上午沒開,爸爸要回去上班,要吃牛肉麵,等回台北再吃,孩子不理會媽媽的解釋,繼續哭鬧著說:「我不要回家,我要吃牛肉麵。」

接下來,輪到阿公出面了,阿公說:「我知道你喜歡吃牛肉麵,這家牛肉麵也真是好吃,不過,我知道台北有一家更好吃的,今天晚上就帶你去吃,現在我們先回家,好嗎?」孩子哭得更大聲說:「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吃牛肉麵!」

爸爸說:「你今天怎麼這麼盧?大家都解釋過了,你還一直盧著要吃牛肉麵!」在爸爸還要繼續說的時候,一直沒出聲的阿媽開口了,阿媽握著孩子的手說:「你想吃牛肉麵,是因為你喜歡昨天大家一起吃牛肉麵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這樣讓你感覺很快樂很幸福。」

他眼睛一亮,停止哭泣,望著阿媽一直點著頭。

阿公、爸爸、媽媽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露出尷尬的笑容。

知道了吃牛肉麵背後的意涵之後,爸爸毅然決然地請假半天,大家又去吃了牛肉麵,孩子終於又全身散發出快樂幸福的氣息!

媽媽的領悟:別再誤解孩子的行為了
有些時候,孩子的確是真的很「盧」,家長開始好言好語,孩子繼續「盧」,讓家長感到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而且整個人就像火要燒起來一樣,然後忍不住就罵人了。

但另外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不能只看表面,行為背後其實蘊藏著深厚的意涵,只是孩子可能言語發展尚未成熟,不足以表達他真正的感受。其實孩子的情緒感受發展的較早,但其他和情緒感受有關的能力發展較慢,像是情緒調節能力、語言表達、情緒字彙、掌握情緒線索等,所以當孩子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時候,他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哭鬧,因此,孩子也很常被冠上發脾氣、很「盧」的稱謂。

經過這個難忘的事件,媽媽覺得以後要像阿媽一樣,仔細地分辨和真正瞭解孩子的行為,體會行為背後的意涵,孩子是真的「盧」?還是感覺幸福?

希望不要再誤解孩子了。

延伸閱讀
《孩子你怎麼了?》從幼兒發展看孩子的行為
《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