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廣告誘惑!家長必知的親子引導策略

當孩子拿著手機或平板時,您或許知道他們在玩哪些遊戲或看哪些影片,但您可曾想過,透過網路傳送的廣告可能正悄悄影響孩子的飲食喜好和消費觀念?讓我們聽聽資深老師的建議,從對話引導的策略入手,有效降低廣告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文/張嘉倫|新北市北新國小資深老師

你知道嗎?英國政府將於2025年10月1日實施,全面禁止垃圾食品廣告在電視晚間9點之前播出,同時也禁止網路刊登垃圾食品廣告。據報導,英國制定這樣的政策,是為了解決兒童肥胖問題。這樣不會太小題大做嗎?

無所不在的廣告世界,兒童難以抵擋
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提出禁止垃圾食品廣告之理由,認為這些限制將有助於保護兒童免受不健康食品和飲料廣告的影響。食品或玩具廣告常營造出一個充滿樂趣的世界,讓孩子們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玩具廣告裡的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零食廣告中的食物看起來美味誘人,這些畫面會不斷重複播放,深深刻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若再加上卡通人物或明星的加持,就會讓孩子們牢牢記住商品,勾起購買的慾望。

在網路普及下,廣告商會根據兒童的興趣和觀看習慣,精準推送相關商品廣告,如此一來,使用3C產品的兒童很容易身處在無所不在的廣告行銷世界中,對於身心尚未成熟的兒童而言,幾乎無法抵擋!

帶領孩子識破廣告的秘密
當孩子身處在無所不在的廣告行銷中,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抵擋誘惑?首先要能看穿廣告的意圖。可以透過以下四種角度陪孩子討論:

引導孩子找出意圖
當家長陪同兒童觀看廣告時,可先讓孩子覺察節目與廣告的差異,並向孩子解釋廣告的商業意圖,然後跟孩子討論:
●  這個廣告想賣什麼商品? 
●  廣告哪一個部分最吸引你?它為什麼要這樣拍?
透過這些提問,引導孩子檢視廣告的行銷意圖。

揭開廣告行銷手法
引導孩子發現廣告會誇大產品的好處,和真實狀況不同,例如:
●  我們平常吃的漢堡和廣告中賣的漢堡有什麼不一樣?
●  廣告是怎麼拍攝的,讓食物看起來特別好吃?
●  食物廣告為什麼要搭配歡樂的音樂?
藉由透視廣告手法,可以幫助孩子認清廣告具有誇大的行銷目的。

分享成人經驗觀點
和孩子分享你的看法,例如:
●  這個廣告的音樂很好聽,但我不確定廣告裡面推銷的玩具,真的像他說的這麼好玩嗎?
●  我曾經受廣告吸引,花了錢買商品,卻發現它沒有廣告說的這麼神奇,你也有類似的經驗嗎?
透過這些例子,讓孩子從他人觀點中學習並提升理性判斷力。

反思廣告隱藏訊息
跟孩子一起動動腦,找出廣告中可能隱藏的資訊,例如:
●  廣告只說這個飲料好好喝,難道它都沒有缺點嗎?
●  飲料廣告都不說含糖量多少,這對健康好嗎?
帶領孩子思考廣告潛藏的陷阱,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力。

建立孩子理性消費的觀念
破解廣告的手段之後,建立理性消費的態度也很重要,父母可以從以下這三個角度去教導孩子。

討論消費需求:當孩子受廣告影響,想要購買商品時,引導孩子思考以下問題:
●  我是否真的需要這項商品?
●  它能為我帶來什麼?
●  有沒有其他可取代的商品?
●  是否可以先等等,不急著馬上滿足需求?
鼓勵孩子從多角度思考,避免衝動消費。

共同決定消費:讓孩子知道支出與收入是一體兩面,進行消費時須評估很多面向。平時父母該以身作則,根據家庭的經濟狀況,與孩子一起制定消費原則,教導孩子如何管理、善用零用錢,培養他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建立理性的消費態度。

培養感恩珍惜:教導孩子珍惜物品,減少浪費。鼓勵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捐贈給需要的人,體會分享的喜悅。透過實際行動,孩子逐漸能體會精神上的滿足遠比物質更長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廣告無所不在,會對孩子的消費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與其一味地封鎖,不如把握機會及早介入,透過親子共看廣告的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辨識廣告的意圖和手法,從小培養理性消費的思辨能力。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