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意識,讓孩子成為未來好公民

「社會意識」是一個人理解和認識他人感受、觀點和需求的能力。兒童的社會意識發展是一個多層次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科技媒體與文化背景的共同協作與支持,提供一個平衡且多元的環境,才能幫助孩子融入社會,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 教授 

兒童社會意識的兩大發展階段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個「自然人」,大約3歲時,開始覺察他人的存在,逐漸能以同理心及友善的態度應對社交場合,同時理解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周遭環境。這項能力涵蓋學習社會規範、尊重多樣性以及欣賞不同文化,為未來建立積極關係和負責任的行為奠定基礎。兒童社會意識發展有兩大階段:

1.幼兒期3-5歲
在3歲左右,社會意識開始萌芽。這時,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也開始理解他人的情緒與觀點。在家裡或學校中會學習分享、輪流與基本的禮貌規則,並初步了解家庭角色(如爸爸、媽媽)及社區幫助者(如警察)的意義。

2.兒童期6-12歲
進入學齡階段,孩子對社會角色的認識擴展到家庭以外,能更深入地理解各種社會角色及機構(如政府、學校)。他們開始根據社會道德標準,進行更複雜的正確與錯誤判斷,並關注如公平、正義等更廣泛的社會議題。

早期社會意識培養,有助整體發展
近期發生許多負面的社會事件,讓人深深感到情緒教育的重要性。有關幼兒社會意識和情緒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早期與他人及環境的互動,對日後駕馭社會環境的能力有深遠的影響。例如許多美國學校採用社會情緒學習 (SEL) 計畫,這些計畫專注於培養同理心、情緒管理和有效的溝通技巧。研究結果指出,SEL能力不僅能顯著提升兒童的學業成績,還能促進情緒健康和社交互動。

還有一項由美國幼兒教育學會NAEYC 和0-3歲ZERO TO THREE 計劃的合作研究強調,具有設計良好的遊戲空間、提供指導性的日常活動及透過照顧者或老師細心觀察,可有效促進0-8歲兒童的社會意識。

從這些研究發現,幼兒期的社會意識培養不僅能改善當下的人際關係,更能為同理心及合作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提供一個充滿支持與引導的學習環境,對兒童的整體發展相當重要。

影響社會意識養成的4個因素
兒童社會意識的養成與周遭環境息息相關,可從下列的四個面向來探討:

1.家庭是發展社會意識的首要場域
父母本身的價值觀、與孩子討論社會議題的頻率,以及日常行為的示範,對孩子的社會意識形成有直接影響。家庭的社經地位也會影響孩子所能獲得的資源和接觸的生活經驗,進而形塑他們對社會的認知。例如,高社經家庭可能提供孩子更多機會參與社會活動;低社經家庭的孩子則可能更早接觸社會現實的挑戰,這也印證了貧窮的孩子提早當家的現象。

2.學校是第二重要的社會化環境
透過學校裡多樣化的社會研究課程、道德教育以及社區服務活動,能幫助兒童理解融入社會的重要性。在這些學習過程中,兒童逐漸認識社會運作的方式,並培養責任感與公民意識,例如垃圾分類或節能減碳。此外,透過與同儕互動,他們學會處理社會規範與人際關係,進一步建立更全面的社會認知與適應能力。

3.科技與媒體影響數位公民的形成
科技與媒體是多元資訊的主要來源,數位公民教育已成為一個新興的教育方向,致力於培養兒童在數位環境中的責任感與道德意識,進一步增強在數位時代的社會意識與參與能力。家長需引導孩子選擇適當的媒體內容、陪伴討論新聞事件,幫助孩子正確理解社會概念與時事動態。

4.文化背景對融入多元社會具關鍵性
孩子需要先認識與理解自身的文化,因為這將影響他們對社會議題的看法與優先考量。同時,在全球化的時代,接觸不同文化與觀點能幫助兒童培養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並建立更全面的社會認知能力,為他們未來融入多元社會打下基礎。

父母培養孩子社會意識的策略
為增強孩子的社會意識,父母可採取下列的策略:

策略1互動學習
學習與人做良好的互動,讀懂互動時的社交訊號,做出適當的對應。例如:舉行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討論,學習表達和傾聽,或是玩一些需要合作和溝通的桌遊和團體遊戲。

策略2角色扮演與模擬
利用假裝遊戲情境,讓孩子認識不同的社交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扮演醫生、消防隊員、玩具店老闆等,幫助理解社會角色與多元視角,練習各種應對。

策略3閱讀故事與文學
提供相關書籍、紀錄片和活動,支持孩子學習及接觸不同背景和文化,促進理解和欣賞差異。探索社會主題的故事,開啟理解複雜概念。鼓勵分享想法與傾聽他人觀點,討論社會議題以促進批判性思考。例如:孩子透過參與敘事遊戲或學習儘早解決偏見,有助於他們的社會和道德認同。

策略4參與社區活動
鼓勵參與志工或社區活動,不僅能建立責任感和社會意識,也能透過參與社區服務培養與社區的連結,例如:參與鄰里大掃除、社區同樂會。

培養兒童的社會意識是個人發展與未來社會貢獻的基石。透過擁有支持性的家庭環境、有效的教育策略及媒體的適當運用,不僅能促進兒童社會意識的提升,更能幫助他們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複雜性。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